根據我們大家長.東恩納先生的說法,「四向戦」一樣是由流祖長順先生之師.東恩納寬量先生從中國帶回的9個型之一,為現今剛柔流第5個開手型,也是到黑帶初段審查的重點。
這個型的出處是有許多不同說法的,最主要的他流說法是拿在1867年琉球尚泰王冊封的祝宴上,記錄了新垣(世璋)通事親雲上演武了一個型「ちしやうきん(Chishiyaukin)」,因為這個紀錄很多他流的人就拿來說這或許就是指「四向戦」。
無獨有偶的,像是小林流究道館、糸東流有的「ソーチン(壮鎮, Sochin)」,因為發音很接近,也同樣被拿來比較,但這明顯技法的構成有很大的出入,以前問本部道場的藏元先生關於「ソーチン(Sochin)」與「四向戦」的關係,他是直接回說沒有關係,叫我不要亂湊關係。
 |
『空手道大観』一書裡,摩文仁賢和先生演武「ソーチン(Sochin)」的開始動作 |
而在1918年師範學校舉行的武術研究會曾邀請本部御殿手的本部朝勇先生當來賓參加討論,當時記錄了他演武型「シヨーチン(Shiyochin)」。1934年,糸満盛信氏在其著作的『唐手術の研究』中寫到「本部氏ソーチン(Sochin)」、「新垣氏ソーチン(Sochin)」,當時的人推測這個本部氏是指本部朝勇、新垣氏是指新垣世璋,因此也有人繼續推測說「ちしやうきん(Chishiyaukin)」、「ソーチン(Sochin)」與「四向戦」是不是就是同一個型?
在往後推進到1935年,由糸東流流祖.摩文仁賢和先生與仲宗根源和合著的的『攻防自在護身拳法 空手道入門』裡面,將東恩納寬量先生的型裡面,寫了一個「ソーチン(Sochin)」,並且說與新垣派(新垣世璋)有區別。而仲宗根源和又在1938年寫的『空手道大観』裡面,寫到摩文仁繼承了新垣派的「ソーチン(Sochin)」。由於這樣的經緯,也有人說「ちしやうきん(Chishiyaukin)」、「シヨーチン(Shiyochin)」、「ソーチン(Sochin)」與「四向戦」是同系統的型,因為近代發音或紀錄而有了區別,也在過程之中將技法與型的構成做了改變。
 |
此文歷史部分的參考書籍『沖縄空手「型」を探る』 |
以上的這些歷史的推測、疑問,是直接拿『沖縄空手「型」を探る』的內文翻譯而來的,我個人是覺得以上這些型的關聯說法都是無稽之談,是沒有任何佐證的瞎猜瞎忙之說。因為現實之中,光是還存在的小林流究道館、糸東流所傳的「ソーチン(Sochin)」,就與剛柔流的「四向戦」整個不一樣,根本沒啥好比較,特別是之後還有一個「十三(手)(Seisan)」這樣特別的例子在。這個在多個流派都有出現名字的型,沒有人會說這些不同內容的「十三(手)(Seisan)」是同一個東西,頂多猜測或許以前是同一個東西罷了。回過頭來看「四向戦」,我不懂為什麼會有人一直持續推測這些型是不是同個東西,根本失傳的東西再怎樣推測,得出來的終究只會是幻想。
總之,這個型跟「制引戦」一樣的理由,在二戰結束前的日本本土有另外一個稱呼,叫做「士壮鎮」或是「四向鎮」,不過這個別名明顯比較少人知道就是。
這個型最大的特徵,就是充滿著大量的非握拳、開手動作,如:貫手突き、掌底突き、背手掌打ち、引き受け等,與獨具一格、明顯在做肘部關節技技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