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空手道] 剛柔流 型.撃砕第一(Gekisai Daiichi) 與 撃砕第二(Gekisai Daini)

最近由另一會派的嘉手苅先生(Sensei)採訪眾流派的代表人物,發表在沖繩當地新聞報紙.沖縄タイムス (Okinawa Times)的文章,現在終於集結成冊,以沖縄空手「型」を探る』為名發售。

由沖縄タイムス社出版,嘉手苅先生所寫
由沖縄タイムス社出版,嘉手苅先生寫的『沖縄空手「型」を探る』

我一開始對這本書是滿懷期待的,想說內容會不會是寫一些嘉手苅先生對這些型的技法心得或想法。但可惜沒有,幾乎都是寫這些型的歷史,而剛柔流型的歷史大致上我都也知之甚詳,因此這本書對我的閱讀價值有限。

而在八月初的時候,智利的Luis先生詢問我:「剛柔流的型,那些漢字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想說以型的名字來引領他學生對那些型的認識。不過很遺憾,不只剛柔流型的漢字,大部分沖繩空手的型,扣掉這一百年新創的型明顯是以日文意義去命名,如:「擊砕」、「転掌」、「平安」,以及用數字命名、富含禪宗意味的型,如:「三戰」、「三十六手」、「一百零八手」以外,其他一些如:「制引戦」、「四向戦」、「久留頓破」這種的,基本上就是拿個體面的漢字湊合起來的,只看型的漢字是不可能理解這個型的意義因此我最後建議他還是該以型中的動作來引領他學生對這個型的理解

由於這些種種因素,讓我決定整理一份自己對剛柔流型的歷史與動作解說,當然我這裡還是不會寫下技法的精妙之處與該怎麼練,這些真正的東西還是保留給支部的會員知道就好。以下我們就從IOGKF/TOGKF入門型.「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開始講起

剛柔流作為最早命名的空手道流派,其成立年份是在1930年。那時候的剛柔流,加上宮城長順師新編的型「転掌」,總共就10個型。

1940年,當時的沖繩縣知事(縣長).早川氏組織了一個空手道專門委員會,他認為傳統的沖繩空手型太過難學,因此招集了一票空手道大師,以普及空手道給小孩、學生為目的,來編輯一些讓初學者也能平易好學的的型。當時的委員有剛柔流流祖.宮城長順,及其弟子:神谷仁清、新里仁安、宮里浩司等,與其他首里手、泊手等大師:徳田安文、金城兼正喜屋武真榮、長嶺将真組成。

在這樣的活動之下,長順先生創造出了新的型「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由於是新創的,發音也跟「転掌 (Tensho)」一樣,都是日文式的,不是中國傳回來的那種不知道漢字該怎麼寫的發音,自此剛柔流的型就增加為12個。而之後在官方的認定之下,撃砕第一」又被稱為「普及型2 (Fukyu Gata Ni)」,可以在沖繩其他非剛柔流流派之間看到這個型,只是裡面的基本動作也被調成那些流派的樣子。

現今TOGKF沖繩剛柔流的12個型
現今IOGKF/TOGKF沖繩剛柔流的12個型

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內容幾乎相同,差別只在於後半段兩個動作的改換:
  • 中段横外受け > 引き受け/他會派有些是做掛け受け
  • 前屈立ち諸手突き > 貓足立虎口
我個人是覺得這兩個型可以當作一個來看,練會了撃砕第一」,練撃砕第二」會非常快,就多了兩個動作而已。


不過真正值得玩味的,是「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有著幾個其他剛柔流型都沒有的動作:

  • 上段揚げ受け (Jyodan Age Uke)
  • 追い突き (Oi Tsuki)
  • 水平由內而外的手刀打ち (Shuto Uchi)。

上段揚げ受け
上段揚げ受け

後腳往前踏出去的追い突き
後腳往前踏出去的追い突き

上段揚げ受け與追い突き是撃砕」最初的動作,這兩個動作可以說是此型最重要的動作,因為後面完全不會有類似的動作會練到,路過了就沒有了。這是在首里手、泊手非常常見的動作,明顯的,這是長順先生與他流交流之後特意加進來的技法,這個他流甚至也不一定是空手道的流派,在我們的上段揚げ受け與前屈立ち下段払い受け (Gedan Barai Uke)動作之中,動作的要求甚至跟沖繩古武道的基本動作要求一致,也極有可能是與沖繩古武道交流而產生的。

由內而外的手刀打ち
由內而外的手刀打ち

剛柔流與首里手、泊手相比,另外一個特徵就是非常少手刀動作,在傳統的8個開手型之中,只有「十八手 (Seipai)」、「十三手 (Seisan)」各有一個由外而內的手刀打ち,而由內而外的手刀打ち就只有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了

另外一個撃砕第一」獨有的,是除了撃砕第一」之外所有剛柔流的型,結束時都是由前腳往後收的成結び立ち (Musubi Dachi)的,這是為了保留可以後退的餘地,但只有這個型不是,據說這是二戰時,大日本帝國軍國主義的影響下,只有前進不能後退的精神而刻意為之的,IOGKF/TOGKF尊重這段歷史也保留了這個動作。


「撃砕第一」與撃砕第二做為現今剛柔流實質的入門型,它明確地將攻擊部位區分為上中下三塊,讓練習者理解到三種不同方位的攻擊區別。而儘管這個型是為了給初學者能快速上手、與後面相比簡單許多,它依然保留了傳統開手型的動作設計概念:多個意義的動作融合成一個抽象動作。讓這個型在實際的分解應用上依然有深究的必要性,受け不是單純的防禦、手刀不是單純的打擊,動作也依學習者狀況作了一些等級上的區別。不得不說長順先生當初在編排這個型下了相當的功夫,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一個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