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的大家長.東恩納先生的說法,「砕破」是由流祖長順先生之師.東恩納寬量先生從中國帶回的9個型之一。而在1935年由糸東流流祖.摩文仁賢和先生與仲宗根源和共同寫的『攻防自在護身拳法 空手道入門』一書裡面,也記述說「サイファー(Saifa)」是東恩納(寬量)先生系統之型(現在的剛柔流)。
1935年出版的『攻防自在護身拳法 空手道入門』封面 |
書中記述的剛柔流型 但一些型與我們的寫法、念法皆有差異 |
我們流祖.宮城長順師在14歲的時候,與大他一歲的許田重発先生同時期入門,拜師東恩納寬量先生。許田先生從沖繩縣立中學校畢業後繼續就讀沖繩縣師範學校,以教育者的身分從旁指導空手道,而長順先生則就以空手道為職業,繼承了其師的衣缽。
長順先生與許田先生留下了數張的分解演武照片,這些照片拍攝的背景原因至今還是不明朗,但推測拍攝時間是在明治末期、大正初期,也就是191X年間。其中一張最為人所知的照片,可能就是在演武「砕破」的分解,有趣的是許田先生後來獨立出去創的東恩流,卻沒有「砕破」這個型,原因成謎。
遺留下來可能就是「砕破」的分解照片 左邊年輕時候的長順先生,右邊年輕時候的許田先生 |
這個型的特徵就是短,快一點演練甚至不用30秒,但非常困難。
此型的練習精髓:
- 穩定的保持身體軸心做出摺り足(Suriashi)
- 取手(Torite)的理解
- 高難度的抽象連續技
- 轉身
摺り足(Suriashi)是腳完全貼地做移動的方式,是剛柔流基本的運足法,在「砕破」的移動中更是強調這種移動方法,前面大角度的45度對角移動、往兩側移動後的單腳站立的鷺足立ち(Sagiashi Dachi)以及末段的貓足立轉身,皆要能穩定的保持身體軸心做出摺り足。這是是剛柔流初學者的一道門檻,這型要練得好最難的就在這裡,我個人本身當初在練也是連續三個月每天在做這個才有小成。
實際運用的技法方面,取手大概是這個型最重要想要讓人知道的內容。取手這詞包含了掙脫的方式、如何對對手做擒拿關節技的意思,要透過這個型才能理解好我們在後面型「四向戦(Shisochin)」做的基本中段關節技。
另一個小門檻就是演練時很多高難度的抽象連續技:
- 一手押さえ受け(Osae Uke)、一手裏拳打ち(Uraken Uchi)
- 單腳站立的鷺足立ち中使出膝蹴り(Hiza Geri),緊接著立刻再用同腳使出前蹴り(Mae Geri)
- 前蹴り收回去往後站成前屈立ち時,雙手打出諸手突き(Morote Tsuki)
- 拳槌打ち(Kenzui Uchi)後引き手(Higite),另一邊打出裏突き(Ura Tsuki)
- 前進轉身成貓足立ち後的引き手(Higite)與背刀打ち(Haitou Uchi),之後再接虎口(Toraguchi)
雖說上述列舉的一些動作也是路過後就沒有的,如:膝蹴り、拳槌打ち與背刀打ち,但在基本分解便可發現可與其他剛柔流型之動作做組合,連結感很重。
鷺足立ち(Sagiashi Dachi),也稱片足立ち(Kataashi Dachi)
其實不太算是站立法的站立法,只是在使出膝蹴り後,要做前蹴り前的一個過程 |
另外是動作演練的節奏感,沖繩空手的型演練原則是一個動作進行時,是盡全部的力量跟速度去打出,但動作跟動作之間不用搶拍,一拍一拍進行就可,只有特定動作才會有連續一口氣打出的。「擊砕第一」、「擊砕第二」就完全遵守這個原則去練,但 「砕破」就比較沒有,它的動作明顯更緊湊,需要一口氣連續做完的動作變多之外,動作也比前面抽象許多,對初學者而言要做好就不容易,理解是在幹什麼又更是困難,有種才剛會九九乘法就跳到學聯立方程式的感覺。
邁入中年的長順師(右站立者),於學校指導學生「砕破」分解的照片 |
根據我們的大家長.東恩納盛男師以前與其他長順先生的弟子之訪談中可知道,在1930年代這個型的練習順位是擺在「制引戦(Seiyunchin)」之後的第二個開手型。但到了二戰後,這個型卻被放到「制引戦」之前,變成了「擊砕第一」、「擊砕第二」練完之後的第三個開手型。
這型如果只是單純為了演武而練的話,個人認為難度是遠遠超越下一個型「制引戦」的,會這樣改變練習的順序,除了短之外,或許也是長順先生考量到上述練習精隨考量之下所做的調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