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空手道] 剛柔流 型.十八手(Seipai)

根據我們大家長.東恩納先生的說法,「十八手」一樣是由流祖長順先生之師.東恩納寬量先生從中國帶回的9個型之一,為現今剛柔流第7個開手型,也是到我們黑帶三段審查的重點。

在文獻上,最早可查的是1934年,由糸満盛信寫的 『唐手術の研究』,裡面有個「十八步」的紀載。我沒有看過那本書,只有在其他人的文章引用上看到這些記載,也對寫書之人的背景不清楚,他這個「十八步」是不是我們的「十八手」也無從判別。

1934年出版的 『攻防自在.空手拳法 十八の研究』

而在此書出版的三個月後,糸東流流祖.摩文仁賢和先生著作的 『攻防自在.空手拳法 十八の研究』一書出版了,內文很明確的表示開手型「十八」就是念セーパイ(Seipai),並且以當時罕見,用實際拍攝的人物照片去搭配文字說明這個型的樣貌。只是這本書裡面並沒有寫這個型的由來,一直要到次年的1935年,摩文仁賢和先生與仲宗根源和共著的『攻防自在護身拳法 空手道入門』一書裡面,才提到這是東恩納寬量系統的十個型之一,也就是現在剛柔流的東西。

而也如同前文不斷重複的,我們流祖.宮城長順先生為了強調:「剛柔流空手道是沖繩自古以來流傳來的武術.手(Tee),與中國(南派)武術交流融合的產物」,特別在四個以數字命名的型後面加上了「手」這個字,「十八手」就是其中之一。

剛柔流「十八手」最大的特徵,我會說是它的編排與動作明顯與其他剛柔流開手型不同

首先是編排,在剛柔流的開手型裡面,大部分還是會講求動作的對稱性,意即左右對角相反的動作會大致上打過一次,雖然不是每個動作都會這樣,但也沒有極端到「十八手」這樣。

以下面的開手型基本分解動作組數為例:
  • 擊砕第一:4組動作,非對稱0組。
  • 擊砕第二:5組動作,非對稱0組。
  • 砕破:7組動作,非對稱1組。
  • 制引戦:12組動作,非對稱5組。
  • 四向戦:9組動作,非對稱4組。
  • 三十六手:8組動作,非對稱4組。
  • 十八手:9組動作,非對稱7組。
  • 久留頓破:8組動作,非對稱2組。
  • 十三手:9組動作,非對稱7組。
  • 一百零八手:11組動作,非對稱8組。(沒看過完整的基本分解,推測的組數)

可以看到除了「十三手」、「一百零八手」之外,基本上都沒有像「十八手」這樣動作只做一邊的。而「三十六手」雖然只有一半的動作是非對稱的,但非對稱的部分卻佔整個型的絕大部分,某種程度也是蠻特別的。這種非對稱的部分除非特別去練,不然技法在領略上都會有偏重一邊的問題,因此我自己有時會將這些特定的非對稱動作拿出來左右對稱逆練,來精進技法的熟捻度。


再來是型本身的動作,也與其他開手型有明顯的區別。以手部的技法來說,「十八手」的動作除了引き受け(Hiki Uke)完全一樣外,部分如:最後面的虎口變形版本外,就沒有類似的動作出現在其他剛柔流的開手型裡面了,如:諸手握り合い突き、上段手刀打ち、剛柔流特有的振り突き(Furi Tsuki)、由上往下的中高一本拳等等,都是此型獨有。

「十八手」獨有的手部動作:振り突き與站立法:弁足立ち

腳步、站姿的轉換也是「十八手」與其他剛柔流開手與眾不同之處。以由前轉後的轉身為例,在此前乃至於後面開手型的轉身方式,基本上都是後腳為軸心,來驅動去轉180度。但是在「十八手」,以及「久留頓破」裡面,就有一個由前腳為軸心,來驅動去轉180度,用以施展肘關節技的動作。不過「十八手」又比「久留頓破」多一個,跟其他型一樣是以後腳為軸心,但是是315度的大轉身拍擊。除此之外,以摺り足(Suriashi)往前突進的弁足立ち(Bensoku Dachi)、我們這派剛柔流的後屈立ち,也只出現在「十八手」裡面。

個人最討厭的動作:
從四股立ち蹲起,重心猛的上抬,再降到蹲成更低的四股立ち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個型,扣掉還未開始正式練習的「十三手」、「一百零八手」外,我最不喜歡練的一定就是「十八手」,很大一部分是它最難,練習的挫折感最高,這主要來自它的站姿轉換。特別是下面四個:
  • 從半前屈ち直接蹲成四股立ち,繼續從四股立ち往前猛站成後屈立ち,再從後屈立ち一口氣轉成前屈ち。
  • 從四股立ち蹲起,重心猛的上抬,再降到蹲成更低的四股立ち。
  • 從弁足立ち大轉270度成平行立ち。
  • 從平行立ち後腳前蹴り的狀態下一口氣猛後退成四股立ち。
這些動作要做到先生他要求的水準真的不簡單,特別是第二個,也是我持續努力改進的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