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沒有寫出來的事情
上一篇有說三件沒寫出來的事情,其中一個是關於美國拳法(American Kenpo)。
這是在逛書店時看到的,說美國拳法(American Kenpo)是傳承於首里手,後來他們的人又接觸中國南拳,特別是洪拳這塊,於是就多出了很多改編從洪拳套路的型,如下面的影片,這根本就是「虎鶴雙形」裡的虎形阿,真不知道洪拳的師父看到會怎樣想😆。
其實這在沖縄剛柔流也是一樣,日本本土的剛柔流這裡不談,流祖.宮城長順先生在二戰前後的型,動作跟教法都有不同,也一樣造成了這樣的差異,而長順先生在死前也沒有整合這些差異,現在究竟是那些孫弟子改了動作、又或者是當時真的就是那樣教,沒有一定認識是無法分辨的。對於外人來說,鐵定是霧裡看花,沒身在裡面練、接觸那些人事物,怎麼可能會知道差異在哪?
20160318(五) 確認第三次級別審查的日期
這天才總算確認第三次級別審查的日期,也因為這個關係,蔵元先生才開始比較有去練習型的基本分解。
本部道場的先生們真的很少主動教型的基本分解,對於他們而言,這只是為了統合出一個判斷升級的標準罷了。基本分解就只是個基本,多數基本分解都不是那些動作的真正涵義,因此比起做基本分解,本部道場的先生們更喜歡做靠基時的自由分解。
不過我認為學習基本分解還是有其必要,可以從基本分解來當作探索用法的起點,並非可以捨棄的東西。
20160319(六) 沖繩的彎生 & 初段審查資格
20160319(六)依然是只有我跟蔵元先生兩人的自主練習時間,練不到半小時,東恩納先生也下來自主練習,到快結束時東恩納先生開啟聊天模式,開始都在講那些東西好吃,叫我去試試😄。
同時也聊到了台灣跟沖繩的聯繫,其實我在這裡偶爾都會碰到所謂的灣生,包含:
- 在食堂吃飯聊天的大叔;
- 長順先生的幾個晚期收的弟子,如:出生於台北的新垣修一先生;
- 蔵元先生的母親也是台灣出生、二戰後被迫離開台灣的人。
沖繩的師傅其實也常往返台灣沖繩,至少我不是第一次聽到、或看到他們來台灣交流的新聞,但明明沖繩跟台灣的關係是這麼緊密,為啥台灣卻沒有沖縄空手?
之後東恩納先生也有提到去年2015年的手術後,膝蓋的肌肉復原狀況就很不理想,說到是因為年輕時候做了很多操勞腳的練習才導致的吧,叫我小心腳的練習。
不過我是之前就已經嘗過那苦果,所以心有同感,對於腳的練習根本不敢做太過,但這也因此是我的罩門阿😞。
另外這一天也是東恩納先生鬆口,認可我有資格參加年度的升段審查的日子。終於阿,來這裡的階段最終目標不就是這個嗎?心情是很興奮,但又同時很疑惑:「這樣行嗎?」,看到我在這裡跟初段的先輩們比,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力量這點,就算這最後三個月再怎麼加強應該也無法達到那個層級,這不是一蹴可及的阿,只能配合自己身體現階段的狀況去慢慢加強了😞。
20160321(一) 與Alessandro先生第一次碰面
這天是日本的春分補假,道場晚上停練,因此久違的早上去自主練,原本晚上的時段則舉辦武道祭的實行員決起会,其實就是個普通的飲み会啦。
這次除了原本就認識的人以外,還有從義大利移住到沖繩的Alessandro先生。Alessandro先生也是個跑到本部道場拜師長住的人,之後學了不知道多少年後又跑去香港找葉準師傅練詠春,現在在沖繩組織自己的沖繩龍伊武館,教授剛柔流跟詠春。
因為台灣的師兄們現在也在練詠春,自己也稍微碰過一點,對於竟然能學完這兩種入門點完全相反的武術、並且出來開館,我個人很是訝異,或許在離開之前應該要去拜訪一下,看看能不能幫助我有更進一步的提升才是。
而這攤吃完之後,蔵元先生的卡拉OK模式也啟動,跑去櫻坂的小酒吧(スナック)吃喝,我唱了周杰倫的「雙節棍」,蔵元先生表示:「聽不懂啦」,不過還是唱得很High就是。
雖然很High,但熬夜+吃消夜實在太傷身體,還是少去吧😅。
20160324(四) 對於「制引戦」的難度看法
這天先生總算教了我「制引戦」的基本分解,也總算把初段審查前的重點項目都練了一輪。
我個人是認為「制引戦」的綜合難度比「四向戦」還高,不管是型本身的動作,或是分解上的含意,難度都高很多。在回台灣之前,我想大概都無法對「制引戦」有什麼更深的體悟吧。
---
20250919(五)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