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以的關聯文
無一間看到的一篇文(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444&snA=4735),內容在講形意拳與我們的型「制引戦」的關聯。
我直接講我的結論好了,就是「牽強」兩個字。
絕大多數的空手武術都是兩條腿兩隻手跟一個軀幹去做的事情,但是基本動作的差異就能延伸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我接觸過的武術雖不多,有實際真的接觸學過的人,並有交流出技法的只有:詠春(盧系、黃系、司徒長志)、太極拳(師承不明)、空手道(多個不同的沖縄剛柔流會派、全日本空手道剛柔会|剛柔会、松濤館、小林流、上地流、糸東流、少林流、新極真)、柔道、劍道(大學社團)、日本劍術(疋田新陰流)、沖縄古武道(平信賢系)、KickBoxing。
但在這有限的接觸之中我體會到一個事情就是,東西的關聯不會因為看起來很像就有關聯!況且我看得還根本完全不像!
以歷史面來看
剛柔流其實跟中國武術關聯還真的沒有其他人想像得這麼大,東恩納先生都是這樣說的:「我們是中國南方武術+琉球在地武術『手』融合出來的新流派」。
不要說同稱為空手道的松濤館,其在內涵上跟基本動作上我都可以直接了當的說那是完全不同的武術,更別說同樣稱為剛柔流的一些日本本土會派,型看起來有八成像的狀態下,基本動作卻不一樣,這也讓型的內涵整個走成不同方向。
那與形意拳基本上沒有往來紀錄的剛柔流,關聯又在哪?
以技術面來看
文章作者都是用形意拳去穿鑿附會的解釋裡面的動作,基於不公開我們技法內涵的原則,我只能說扣掉一些形意拳的專有名詞我不便評論外,譬如什麼:上鑽下落、重心先走,步伐跟上,有點跌倒的意味這些外,光是第二點用「外檔+掛手」這樣的詞彙去解釋我們的動作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沖縄空手的型本質上就是抽象動作的集合體,看似擋的動作不一定就是要做擋,這動作也不例外,代表他對我們技法不熟而直接做解釋評斷的證據。
要看技術的關聯,必定是從基本動作的核心跟身體操作的運用看起。我只問文主兩個問題:
- 從文章主的影片裡面看形意拳的基本動作,你會發現他們在做任何手勢必定搭配腳步的動作,這兩者之間軀幹的身體操作是我看他們動作的重點,那剛柔流型的身體操作重點在哪?
- 穩定+雙方上肢空間交錯時的「佔據空間」,難道詠春跟洪拳就不是這樣嗎?所以詠春跟洪拳也跟形意拳有關聯了?我想練這些武術的人應該不會同意這點,就像以前有聽到人說我們的「転掌」跟詠春的東西很像,我也是只能傻眼笑笑。
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文主特地強寫關聯我是覺得有些不知所以。
或許他們技法的應用結果我們可以借鏡,就像JKA的中達也師範也曾在影片「GREAT JOURNEY OF KARATE 3」的前導訪談說過,他也曾經去練其它中國武術,包含八卦掌與太極拳,就是想要看看不同的東西來嘗試從中找到些什麼。
結語,不同的東西就別亂去做關聯啦。
---
20251005(日)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