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兩篇一樣
這邊不附原文並直接將一些個人註解在裡面
系列文就到此結束
這裡大概又會進入很長一段沒新文章的時期了吧
要等到下半年前往沖繩集訓時才會有新的東西也說不定
剛柔流的起源源自於從中國福建省修行南派少林拳數十年的東恩納寬量,於1881年帶回來的武術。當時的中國廣東與福建一帶因為社會動盪,存在著許多提倡以武力對抗清廷與西歐列強來革命的天地會、義和團與白蓮教等地下組織,實戰的拳法異常的興盛。
東恩納寬量 |
東恩納寬量於這種時期在福建拜師一個叫做ルールーコ(RuRuKo)的拳法家,這位RuRuKo被認為是南派少林系白鶴拳的名師,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不明之處無法查證,如真名就不可考。一些文獻有稱RuRuKo的中文為如如哥、魯六哥或是劉龍公等,不過都沒有一個具體的實證,個人認為此派早已滅亡就是。
當日本正式將琉球至於統治下後,沒多久展開的廢藩置縣(簡單說就是將原有的統治階層砍掉,改以新政府的公務員為統治階層),大量的琉球武士失去了原本的工作,有些就轉往向有錢的平民去教拳維生。這種武士因為都位於王城的首里(現那霸市首里),所以他們的武術系統現今都被稱呼為首里手。又此時跟中國福建周邊交易的關係,也有許多會中國武術的商人向當地居民傳授的例子在,這種以那霸港為主要擴散地區的武術,現今就都稱為那霸手。
也就是說,寬量從中國回來的那個時間點,唐手,特別是原本琉球武士所屬的首里手系統,沖繩才開始有較多的平民了解那是什麼玩意。在這之中的東恩納寬量於歸國後數年才開始教授他的拳法,並以那霸為中心建立起口碑,特別是他的腳法,有「足之東恩納」的稱呼。雖然一般通說東恩納寬量從RuRuKo那裡學得白鶴拳,但在東恩納盛男師範的調查中,一些中國武術家在看過剛柔流的演武是認為,裡面是以虎形拳為主,包含一些鶴形跟龍形的東西在裡面。
寬量所傳的型共有9個,其中又以被稱為鍛鍊型的「三戰」最為重視。東恩納寬量是依造弟子個人的能力與體格去選兩到三個適合他們的型去練,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從他那裏學得全部的東西。這也是日後流派概念興起之後,他底下弟子所會的型都不盡相同的一個原因。而在這之中,也只有一個人能夠除了「三十六手」以外都從寬量先生那邊學得,那就是於1902年14歲時向東恩納寬量拜師、日後成為剛柔流開祖的宮城長順。
在寬量去世後,宮城長順以獨自的理論將原本「三戰」的呼吸法給改良成為緩慢均勻的長吸長吐,並且更進一步以合理的練習方式、系統化的指導體系確立了「準備運動」與「補助運動」等鍛鍊法。從寬量那習得的型也區分為「基本型」、「開手型」與「閉手型」,其中「擊碎第一」、「擊碎第二」與「轉掌」是他新編出來的型。
IOGKF所傳承的型,也是一般剛柔流所傳授的內容 |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開手型」或「閉手型」的區別是,拳頭代表閉手、貫手代表開手,但實際上是以呼吸的使用方式來區別的。「閉手型」是以丹田呼吸法搭配動作、與一直緊繃身體的肌肉的去練的型,而「開手型」則是相對於「閉手型」,雖然一樣要呼吸法搭配動作、但就必須試時機去調整身體的肌肉,並且加上技法的緩急節奏與速度去練。「基本型」則也是的一種「閉手型」,要點基本上如「閉手型」。
宮城在1930年為了方便而命名自己的東西叫做「剛柔流」,這是取名自武備誌裡面一段「法剛柔吞吐,身隨時應變」而來,這也是空手界第一個被命名的流派。
剛柔流技法的特徵首先就是接近戰的技法特別的豐富,在寬量所傳的「開手型」裡面有許多近距離使用的關節技與取手的技巧。而又因為重視接近戰的緣故,對於「ムチミ(MUCHIMI)」這個技法的概念也比其他沖繩各派有更廣泛的解釋。一般沖繩空手對於MUCHIMI都是指富有彈性的身體使用方法,但在剛柔流卻還包含了類似中國武術的聽勁與沾黏的概念。
以下完全自己補充
現在沖繩剛柔流大致上還是以長順先生所傳的這12個型為主,有些分支也有自己創自己的型,如:明武館,但大致這些新創的型都流傳不廣就是。而如同在前面<[空手道] 現今沖繩剛柔流的系統雜談與型的比較>不公開一文所提,其實沖繩剛柔流有分很多不同的系統,除了長順先生有些弟子自己改了東西,有些也是源自於長順先生在不同時期修改自己的東西所致,我們IOGKF是長順先生去世前的版本。
另外以往在台灣有教練說「三戰」是氣功之類的話題,但就我了解,跟我們文化更相近的沖繩人可完全不認為這跟氣功有啥關係就是,起碼東恩納道場接觸到的人不會說這是氣功,這又是後話了。
IOGKF東京支部長 寺內一男先生演武的三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