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前言
興致一來就一次打完。
其實原文是打しょうりん流(Shorin Ryu),方便打中文就直接打小林流,事實上這是現代對沖繩首里手系流派的統稱,底下包含:小林流、松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與一心流等等流派。裡面其實各派差異很多,同樣的型打法有的稍微不一樣、有的有差異很大,有些型他有我沒有、我有他沒有,但大致上共通的型也是很多的,所以在沖繩他們都被統稱為一個系統。
必須說,相對剛柔流、乃至於上地流,我對首里手的東西其實沒有啥太多的認識。首里手系的歷史悠長、分支眾多,要考究什麼是從哪裡來、誰改了東西等問題,比剛柔流困難太多。大致上我只知道那些型是誰傳給誰,幾個比較大的首里手系道場是那些,再多也就沒了。而對於首里手系的技術我本身也沒有特別想學的,大概只有小林流究道館的型「內步進」與「慈恩(Jion)」有讓我興起「或許可以練一練也不賴」的想法,但也就僅止於此。
以下一樣截自 『公開!沖縄空手の真実』這本書的P72~74,不過下面就不附上原文,並且直接將我個人注釋打在翻譯的內容裡面。
原文翻譯&注釋
Shorin流是首里手的流派名,也是現在沖繩最大的系統,於本書書寫的2009年算共有8流派40個會派以上。這個系統底下主要的流派有「小林流」、「松林流」、「少林流」與「少林寺流」等,日本本土的松濤館系統也算是這個首里手的分支。這個系統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空手道系統。
Shorin流的特徵在於,根據重心轉移的特性,利用這種特性所獲得的速度去移動,以及盡可能地使用身體產生的力量(如大動作的轉腰)去攻擊對手。Shorin流的移動(体捌き)是對手在無法驚覺的情況下去動作的,一瞬間從靜切換到動的重心移動,原則上是保持正中線的狀態下,兩腳重心各半地去驅動身體。
特別防範身體上下重心不一致的動作,這在首里手的基本型「內步進」可以看到,從開始到結束為止,身體一直保持在同一個高度,身體移動的軌跡一直跟地面成一個水平線。這種移動法與速度力量結合在一起,日本本土的松濤館系統各派基本上也繼承了這一個特徵。
由於這樣的特徵,Shorin流空手被說受中國北派拳法所影響著,但這個影響的經緯各個研究者則說法不一。...(而由於這都沒有定論,很多也都是以訛傳訛的說法,原文這邊的敘述我都跳過。)不管怎麼說,首里手系統的技術,跟那霸手或是上地流這種很明確是南派少林拳技術延伸的系統,差異是明顯看得出來的。
今日首里手會興盛的主因,是明治時代的拳聖.糸洲安恒(1831~1915)將空手的內容體育化以方便教育所佔的功勞最大。糸洲將原本只傳給士族與富裕人家的空手武術,為了普及推廣而加強體育面向的要素,使得學校裡面的學生也能練習而努力。
另外為了使空手道可以更為親近易學,編成了「平安」這個系列的型去給初學者練。「平安」這個系列被說是將首里手重要的基本技術都編了進去,以讓練習者光是重複練習這系列就能達到其中奧義的巧思去編成。繼承糸洲「讓更多人學習為的目的,與充滿體育面項要素的空手道」此一想法,並且在日本本土推廣的就是船越義珍了。
個人補充
首里手?泊手?
Shorin流系統之所以分支眾多,是因為每一個先生都曾經拜很多人為師所致。
這裡面每一個師傅會的型都不太一樣,到近代有流派的概念後,每個流派、乃至流派下面的會派,教的型就都不太一樣。
這也是現今為什麼會有人將首里手跟泊手視為同個東西的根本關鍵,因為首里手的師傅都有向不同的泊手師傅拜師學過,又因為泊手的型相對少,就幾乎被融到首里手的系統裡面去。沖繩有些流派會特別強調自己是泊手,就我一外人所看,差異只在於他們練習的泊手型相對於多於首里手的型而已,如:松林流與沖縄拳法。不過我畢竟沒練過,也不排除真的有差異就是。
現今沖繩比較知名的首里手、泊手流派簡介
現今約略可分為兩大師承:喜屋武朝徳先生跟知花朝信先生。
- 喜屋武朝徳(1870~1945)先生的家系是擁有琉球王族血統的首里士族,年少時接受父親指導空手,之後其父將兒子介紹給師父松村宗棍學習「十三」與「五十四歩」等型,成年之後喜屋武先生又向泊手的名人學習。喜屋武先生本身是沒有練一般首里手會有的「內步進」,總計共練八個型:「阿南空(アーナンクー)」、「十三(セーサン)」、「汪揖(ワンシュー)」、「抜塞(パッサイ)」、「五十四歩(ゴジュウシホ)」、「鎮闘(チントー)」、「公相君(クーサンクー)」與「徳嶺の棍(トクンミィヌクン)」。
- 知花朝信(1885~1969)先生是糸洲安恒先生的弟子,他可以說就是繼承糸洲先生思想的人,也是現在沖縄空手最大宗的分支,單論會練的型,跟日本本土的松濤館最為接近,只是傳承跟內涵又不一樣。
比較知名的流派有:
少林寺流
是喜屋武朝徳的弟子.仲里常延(1922~2010)先生所創,型就只練那八個,並且不做任何修改。
少林流聖武館
以前又稱「中部少林流」,初代館長.島袋善良(1909~1969)先生一樣是喜屋武朝徳的弟子,但從二代館長島袋善保先生開始,便向小林流的名嘉真朝増先生學習,引入了「平安」、「內步進」與「慈恩」等型,跟少林寺流有所區別。
若提到沖縄空手的代表人物,島袋善保先生絕對是榜上有名,這流派我知道也有在日台灣人正式入門在練就是。
島袋善保先生拍攝的Philips形象廣告『The Grand Master』:
小林流
知花朝信先生所創,糸洲先生的直系,歷經九十多年的演變,現今主流的系統就四個:比嘉佑直先生的「究道館」、宮平勝哉先生的「志道館」、上間上輝先生的「守武館」與仲里周五郎先生的「小林館」,每個系統練的型都略有差異。
其中與我們最有緣的就是究道館,其第一代館主的比嘉佑直先生,先是師從被譽為將來接班剛柔流的新里仁安先生,之後才又拜師知花先生學小林流。第二代館主.比嘉稔先生也是沖縄空手的知名人物,很多外國人來沖繩也都是去他門下練習。
『Land of Karate 小林流究道館 2』:
松林流
開祖為長嶺将真(1907~1997)先生,師從新垣安吉、喜屋武朝徳、本部朝基等人。在世時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現在沖繩所謂的「普及型一」,就是他在1940年受沖繩縣政府邀請所創立的,而「普及型二」則是我們長順先生所創立的「撃砕第一」,只是在首里手系的流派裡面,內容已經跟我們原本的「撃砕第一」差異頗大。
近幾年也有所謂的「普及型三」,則是上地流那邊弄出來的,不過普及層面有限就是。
一心流
島袋龍夫先生(1908~1975)所創,島袋先生在1927年入學那覇市立商業学校時跟長順先生學習空手,但因為住家離那霸太遠,在數年後經宮城長順|長順先生介紹才轉投喜屋武朝徳先生門下。
二戰後的1956年,島袋龍夫先生成立自己的流派一心流,練的型有:「セイサン(十三)」、「セイユンチン(制引戦)」、「ナイハンチ(內步進)」、「ワンスー(汪揖)」、「サンチン(三戦)」、「チントー(鎮闘)」、「クーサンクー(公相君)」、「スンスー」,以及一些沖縄古武道|古武道型。特徵是幾乎沒有正拳,原本正拳的動作全部都改成平拳,可以確定與剛柔流同名的型,不論動作或是內涵都完全與原版不一樣。
這流派因地緣關係,跟上地流一樣,傳給很多美國人。
---
20250915(一)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