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與神道流的古會長有了交流後,我又透過古會長認識了四半的弓術的林育德總長,沒多久就決定先來一場內部的交流,主辦的場地就選到林總長的主場.師範大學體育館。
這次交流就分三場,四半的弓術、沖繩剛柔流空手、神道流劍術。
林總長開頭先是介紹了弓術的歷史,並展示他自日本學到的三種弓術:橘流流鏑馬、日置流、四半的,之後讓我們體驗四半的弓術。
四半的是源自南九州日向國,現在宮崎縣.飫肥町的地方,為了抵禦薩摩島津家的農民武術,演進到現在已經變成一種以樂趣居多的武術。與另外兩個流派比,因為歷史因素導致:弓小、箭靶小、距離也短,我射了六箭才有打中巻藁(Makiwara),還不是巻藁上的箭靶。
宮崎縣.飫肥町 |
說實話這次體驗過後我是認真覺得有趣,四半的弓術沒有像我們一樣的體力門檻,在武道的修養追求的同時,卻又不失娛樂性,唯一的劣勢是要狹長的場地,與一定的財力(一隻弓都要破萬台幣、一支箭都要上千台幣),因此我事後有推薦給我朋友,叫他之後有空去找林總長。
接著下午一點是我們的部分,參考上次文化講座的問卷回饋,這次歷史部分講不到10分鐘就進入我們練習的介紹。
練習的部份我直接從型(Kata)開始講,說明為什麼練習型、型的動作為何抽象,接著直接請哲仁演武基本型「三戦(Sanchin)」,再講解這在練什麼。之後與哲仁一起演武開手型「制引戦(Seiyunchin)」,說明它的分解意義,展示了基本分解、應用分解的內容。有了型的概念,再說明以型為核心的整套練習體系,從基本動作、補助運動、小手鍛煉、約束組手、自由組手,到靠基為止,算是詳細但又簡略的展示了我們的練習體系。
剩下一小時就是給另兩會的人體驗:
- 中段正拳突き
- 中段横外受け
- 中段的基礎約束組手 - 原地與移動
- 將中段横外受け改為中段押さえ受け
- 補助運動.石槌(Chishi)
最後則是輪到神道流劍術,古會長一開始也是講了他們歷史,與他們的四大練習體系:構え、形、工、理,工和理比較複雜,講修行方針和方法,暫且不表,將重點放在前兩者。
根據古會長的說法,他們這一派神道流的練習體系是以型(Kata)為主,他們的型是由「構え(Kamae)」與「形(Kei)」所構成:構え(Kamae)+ 形(Kei) =型(Kata)
構え翻成中文有架式之意,他們依上中下段3種、陰陽捨3種,做共有9種排列,上中下段其實還有些小變化,但都統稱上中下段。
神道流的形可說是特定攻防意義的名詞,與日本其他武道的形有差異,在神道流把這些形分為7大類,這7大類的攻防意義與9個架式混合成不同的型,演武起來就如同空手道的約束組手,只是不會是一本、而是很多本。
雖說神道流的型把所有武器加起來有180幾個型,但古會長說如果以教學本位計算,初階4、中階5、高階7,合計16本。
之後就讓我們體驗三個項目:
- 上次他們文化講座有給我練到的基礎揮棒方式,搭配下盤四股轉前屈、再轉四股的動作。
- 拿木刀做突刺,這裡跟林總長在射弓講到的心持是一樣的道理,不是要自己用手刺,而是心理穩定、身體自然出去的刺,個中道理只有實際試過才知道,這也是跟空手、或徒手武術很不一樣的地方。
- 「連迴」,古會長將型中的一個動作拿出來兩人對練,很是刺激,一個人打過來後接招換我方自由選擇一邊移動反擊、然後再輪另一方接招移動反擊,這樣一直打到一方無法招架。
後來古會長有給我拿他的一把木刀,握住後驚為天人,超級細又好使。古會長說這支握起來的觸感很像是真劍,一隻的價格也不便宜,11550日幣(2500台幣上下),這還是耗材... 真的$$要夠多、夠有愛才行。另外要扛這些木刀器材去外面練習也真的是很硬,我自己就很討厭去扛沖繩古武道的棒到外面去,捷運上不去、機車無法載,非常之不好攜帶,所以真的有需要練這個,我都是拿著可組裝的三節棍充當棒去外面。
神道流的體驗下來,就如同我接觸沖繩古武道的兵器一樣的感覺,兵器的形狀、長度、特性可以導致出與徒手迴異的攻擊方式,我是認為學兵器最基礎就是要知道這些,讓自己拿兵器時增加進攻手段、對手拿兵器時自己要知道有什麼地方需要迴避。
活動結束之後我們一行6人(四半的2人、神道流3人、我)去吃慶功宴,可以確定明年還會有聯合活動,只是是否還是內部的會員參加就不得而知,到時我們再拭目以待吧。倒是可以確定未來半年我不會想再像上半年這樣一直辦活動跟參加活動了,雖然很充實,但真的很累很累...。
請問日本劍術學習研究會所說的工和理是怎麼樣的內容呢?
回覆刪除這個請直接去詢問日劍研會比較了解,謝謝。我這邊並沒有記太詳細,怕誤導別人。
刪除好的,謝謝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