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空手道] 剛柔流跟松濤館原本是同一個流派?

不知哪來的歷史觀


我在台灣還沒去沖繩之前,曾經短暫待過某個日本剛柔会系統的教練底下,有次他對我說:「你知道嗎?剛柔流跟松濤館原本是同一個流派」。我當下覺得莫名其妙,這什麼鬼話,他補充說那是某個南部松濤館教練跟他說的,說在台灣空手道的輩分還頗高。不過對這種莫名其妙的話,說句不客氣的,連自己練什麼的都不知道,根本就白練了。

這種情況就跟練太極拳的人說:「你知道嗎?太極拳跟八極拳原本是同一家」一樣來得沒水準,而在之後還真的有原本練松濤館的前輩跟我說類似的話,除了跟他直白地說了句「NO」以外,我還真的無言以對。

有鑑於此,這邊以沖縄空手的流派為基礎,特別針對流派做簡單的說明,資料來源從下面這兩本書來的:『沖縄空手古武道事典』、『公開!沖縄空手の真実 君は本物の空手を見たことがあるか?』。有興趣的話可去找這兩本書看,內容全日文就是。

『沖縄空手古武道事典』

『公開!沖縄空手の真実 君は本物の空手を見たことがあるか?』

松濤館的傳承


前面的文章提過,空手道的源頭在沖繩,依照地域、身分關係而有所謂的那霸手、首里手以及泊手。

首里手歷史相對悠久,且傳承假說、傳說紛紜,普遍來說它是明清時代中國武術跟沖繩當地武術融合的首里士族武術,而首里手的繼承者也都不只向一個師傅學藝,造成傳承上複雜許多,也是現今首里手流派紛紜的主因。

其中最知名的一個首里手傳承者,就是被譽為近代空手道之父的船越義珍,其學生之後將他的流派稱作松濤館流。但可不是說首里手就松濤館一個繼承流派,船越先生在到本土後,留在沖繩的首里手傳承者可不是就這樣消失了,他們一樣在沖繩成立自己的流派。

其中有些先生也同時向泊手的先生學習,因為這個緣故,首里手跟泊手沒有特別去研究傳承的話,現在都將他們歸納為同一個系統,如:小林流、松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跟松濤館流、糸東流呈親戚關係,由於這些流派日文念法都可以念成Shorin,所以在沖繩一般通稱「少林流系」。

這裡的少林寺流跟台灣那個少林寺流不是同一個,台灣那個少林寺流是出身九州鹿兒島出身的保勇先生建立的,因為撞名的關係,所以台灣那個少林寺流後來都特別強調是少林寺流鍊心館,不過同樣都是首里手的傳承就是,師承少林流聖武館.島袋善良先生。

剛柔流的傳承


剛柔流傳承自那霸手,傳承上卻沒有首里手那麼複雜,一般來說那霸手的歷史大多都由剛柔流流祖.宮城長順的師傅—那霸士族.東恩納寬量先生開始算起。

「當初寬量先生是為了報父仇而遠渡重洋到中國福建學功夫,一待10多年學成才回沖繩,回來也對復仇一事逐漸釋懷,生活重心轉而從商傳藝」(東恩納盛男先生口述),而後寬量先生去世,其高弟.宮城長順先生繼承,之後長順先生於1930年創立剛柔流,剛柔流基本上就已經是那霸手的代名詞了。

在現在有很多人一直想要探究剛柔流跟中國哪派武術有關聯,不過由於「寬量先生不會寫字,在傳藝過程中只會口述、留下的文字也都是直接音譯寫下的日文」(東恩納盛男先生口述),因此探究過程中是困難重重,至今也都沒有辦法確認寬量先生的師傅.「リュウリュウコー(RyuRyuKō)」究竟是何許人也。但不管怎樣都可以確定的是,剛柔流是近一百年從中國武術經由開祖.宮城長順先生轉換為沖繩當地武術這件事情是沒錯的。

少林流系跟松濤館有什麼差別?


這裡我沒資格、也沒有辦法做詳細的說明,因為我從來沒有下去練過這個系統。據我所知,少林流系的各流派之間也有些許程度的不同,肉眼觀察下,基本站姿還是最大差異。

沖繩少林流系的站姿沒有松濤館流那種站的又長又寬的「騎馬立ち」,「前屈立ち」也沒有站得那麼低那麼長。站姿差異這點直接反應在它們的基本型「內步進」(鐵騎)上,以下直接貼上中國百度那邊練習者的說明差異,【討論】通過內步進與鐵騎的比較...(簡體),若想探知其中差異可以自行進去閱讀。

豆常識:
根據百度上面的討論與介紹,中國最大的沖縄空手道流派據說是小林流,原因是當初小林流的銘苅拳一先生在千禧年前後就過去中國傳藝扎根了。

少林流系跟松濤館有什麼共同的?


就是型的傳承了,雖然松濤館流對型的稱呼跟少林流系完全不一樣,儘管如此,稍微對比一下它們打的樣子就會看得出來它們的親戚關係,譬如下面01:13開始演武小林流究道館「慈恩(Jion)」。


這我不用說,習過松濤館流的人應該都會感覺很親切但又很清楚他不一樣的點在哪吧?

補充一點,糸東流號稱繼承自首里手跟那霸手,型的名稱都還是保留得跟沖繩一樣,至於它們打的跟其他流派是不是一樣?我只能說跟剛柔流同名的型已經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了。

少林流系、松濤館又跟剛柔流有什麼差呢?


除了前面歷史上的傳承分別代表首里手跟那霸手外,直接就基本來看,不管是沖繩少林流系或是松濤館流,剛柔流都完全沒有「內步進立ち」甚至是「騎馬立ち」,也沒有所謂的「手刀受け」,完.全.沒.有

更別說基礎發力的方式還有鍛鍊方法,完全就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剛柔流的基本就是「三戦」這套型,基礎的發力法就是依靠這套型來做的,如果松濤館流跟剛柔流淵源同處的話,怎麼只有剛柔流有「三戦」而松濤館流沒有?又怎麼只有松濤館有「鐵騎」而剛柔流沒有?更別說為什麼剛柔流跟少林流系的共通型只有一個「十三」(松濤館流稱「半月」),打法內涵一不一樣我說不準,但就打法形同陌路的情況下,我這邊主觀認為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以下影片直接比較:

1. IOGKF > TOGKF東恩納盛男先生的「十三手」


2. 國際松濤館空手道連盟 金澤弘和先生的「半月」


3.  (沖繩)少林流聖武館 島袋善保先生的「十三」


其實貼少林流的版本做比較不是很好,因為他們跟松濤館流的親戚關係有點遠,只是現下找不太到較為接近松濤館流的小林流的版本,就將就看看了。

另外說明一點,「十三」這套型是唯一沖繩各大流派都共同有的型,上地流、劉衛流都有同樣名稱的型,只是內容也都不太一樣,至於為什會有這樣一套同名的型在沖繩廣為流傳,還真的是當地的一個謎團。

補充:極真空手


以下針對型的部分,再補充一個大家很熟悉但又不是很熟悉的流派:極真空手。參考資料就只有手邊沒有的書籍雜誌資料跟印象中的記憶了。


極真空手在大山道場時代是掛日本剛柔会的招牌,早期大山道場甚至有友好的剛柔会先生會一起來指導、甚至擊退來踢館的人。雖然如此,大山先生也有練過松濤館流,因此到了現在極真空手的型不是只有剛柔会的東西,松濤館流的型也佔了快一半。

以下是擷取自新極真会官網的型,紅字代表來源取自剛柔会、藍字代表明顯來源取自松濤館流、其他則可能代表原創:太極そのⅠ、太極そのⅡ、太極そのⅢ技太極そのⅠ、足技太極そのⅡ、足技太極そのⅢ、平安そのⅠ、平安そのⅡ、平安そのⅢ、平安そのⅣ、平安そのⅤ、三戦、転掌、最破、十八安三、突きの型撃塞征遠鎮臥竜、観空、五十四歩

實際上觀察過新極真的池田先生私底下的練習以及網路上的演武影片,剛柔流原本的型在極真體系已經是另外一套東西了,例如「征遠鎮」最重要的「四股立ち」改為「騎馬立ち」,在移動上的重心全然不同,更不用說手的動作,技術上的內涵根本不是同個東西,甚至一般的呼吸法也全然不一樣。就我的觀點來看,技術已經跟原本日本剛柔会沒啥關係了,更不用說跟沖繩這邊有啥連結,可以說是別的體系。


---
20250906(六)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