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空手道] 線上武術交流訪談 - 對權威主義的戒慎 (20210604)

這段是在2023年6月4號舉辦的「線上武術交流訪談 - 遠距教學心得分享」裡面,有聽眾問提到關於「教育理念」方面的問題,主講者之一養神館的本多先生分享了我覺得很重要的想法,因此另外紀錄下來,原談話潤稿如下:


「我不太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別人,這是因為不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所以大部分我都是分享較為客觀的知識而非主觀的想法,我認為最可怕的事情是信服權威


合氣道沒有比賽,雖然養神館是有所謂的無規則實戰練習,但一般的合氣道是沒有比賽的。大部分的練習者會因此盲從練習比較久的先輩或是先生,就算練習時沒有真的把你摔倒,也要假裝自己有被摔出去。這最可怕的是摔人的人也誤信自己真的能這樣摔人,而更可怕的是他們把這些錯誤的知識、認知或經驗教給了資淺的人或是學生,在練習中透過自身的權威性會建立出不正常的教學關係


合氣道始祖 植芝盛平曾:『合氣道是非宗教的宗教。始祖會這樣說是因為合氣道思想方面的東西較其他武術強烈,我其實很喜歡合氣道的思想,但上述的事情會造成讓學生盲目相信師範,這就是不對的事情。

養神館也是容易陷入這樣的信服權威主義的窘境,所以我都會跟學生說:「要相信老師的話,但也要隨時去懷疑老師的話」,需要的是自己兩極地思考而選走中庸之道走,我認為這完全沒有矛盾。

我認為矛盾是必須融合在一起,接著才能實現武道之路的。

佛教有【二處三會】的想法:「在煩惱的地方,修行之後達到領悟的境地。領悟的境地是理想的想法,可是在煩惱的社會上能運用這些想法嗎?」這就如同前面說的,如果誤認為某些東西是可行的,但實際上使用不出,學生又沒有懷疑地照單全收就有很大的危險。因此教人的時候放過多自己的理念或想法,反而會破壞學生原有的自發性
 
有些人志向不一樣,我只能尊重他們自己發展的方向。我只會對學生說:「可以往OO方向走」,我與他人的想法差異在哪裡,又如何溝通才能讓他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是一個樂趣,我的教育理念就是不逼學生,但老師要發現每個學生想要的東西,然後慢慢配合這樣。武道不是只有破壞別人,也要能尊重他人,這是我在養神館修行的個人想法。」

盲從權威是我一直極力避免的事情,這不是只有台灣才發生,日本也一樣會有。一個技巧手法講得天花亂墜,但實際上只能在特定的場合,通常是自己的學生配合下才能使出來,而教學的人把這樣的技法傳給學生,學生卻因為分辨不出來,甚或盲從相信自己的老師而在外與人起爭執甚至出糗。


個人對「武道」的看法



「武道」是透過練武的過程來尋找正確的人生道路,但不管再怎樣強調人生的「道」,它的前提還是「武」。 武術是要能使出來的,它是一個外顯、客觀、可表現的事物,誠然技巧上會因為外在的條件變更而需要做轉換,但終究是在道理上的去調整,技術核心並不會因此改變。如果只變成用嘴巴講一口好拳,自己根本無法實踐展示出來,甚至還講出客觀就錯誤的知識,這樣誤人子弟也根本無法成就「武道」之路



關於信任自己的指導者



TOGKF的大家長 東恩納先生有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相信自己的老師,並且相信自己的去做(練習)。」


我全然認同先生所說的,但這有個前提是因為我知道先生他值得信任。


如何知道一個人可以信任?就要從他以往的言行舉止去判斷。東恩納先生在我與他的相處上他一直都是個言行一致的人,我不會說先生他有聖人般的人格,但他說會去做的事情,就是絕對會去做。例如那個敲打牆壁的個人練習就是如此,TOGKF檯面上的指導者都有這樣子的人格特徵。


在技法教學上,扣掉基本分解,先生也不會去做一些不合理的技法,只會說在基本上是這樣練、這樣用,在其他情況下可以有這樣的想法,但實際怎樣應用大致都是要自己去摸索。這也是因為他理解到每個人的身體結構、條件不一樣,不強加想法給我們的關係吧。


東恩納先生的教學理念:要教人就必須有責任跟著練多少
東恩納先生的教學理念:要教人就必須有責任跟著練多少



武道修行者應該要培養的能力



武道的修行者除了要學習客觀的知識與技術之外,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識別的眼力。這樣才能判斷別人講的東西是否合理、是否在唬爛,並且能夠客觀的了解自己的程度在哪裡。了解自己的程度才能知道自己會了什麼、不會什麼,也才能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往哪裡前進


在我們平常的團體練習裡,練型時我都會要求其他人看我打的部分,並且問他們我這次哪裡打得不好,據實以答,不準沒有思考的吹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讓他們可以有獨立思考跟識別的能力,另一個次要的原因則是要藉此警惕並修正自己的動作。


在練習型分解也是一樣,施展技法固定住對手,我們也是要一再確認是否是真的控制住了,經由客觀的實證才能知道是否真的練出東西。



結論 - 對權威主義的戒慎



我們應該以年歲或段位去美化思量對方的功力嗎?


如果一個人說練了十年功,但他每個禮拜只練一次,跟你練三年,但每天練的人相比,單用年歲去評判顯然就不適合。段位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只能顯現出他在這個組織裡面的地位,而非在這個領域裡面真正的涵養。


當然,任何一個人花費在某個領域的時間與心力我們都應當給予尊重,但不代表我們必須要無條件的信服他講的任何東西,特別是他講的東西不一定是他領域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就有可能是講錯誤的東西,譬如:籃球教練去講評足球戰術、日文老師去講評英文該怎麼發音、松濤館流的人去講剛柔流的技術。若是我們有著對權威的迷思在,就可能太快下結論的去盲信,進而導致錯誤的認知。


權威不是錯,它是一個保證,只是這個保證不一定是真的,有時甚至是一個會致死的錯誤,譬如台中某何姓柔道教練


因此確認對方的背景、講了什麼?做了什麼?他是否能實踐他說的東西?能否合理的展示他的技法?


自己有了想法也要先存疑、不斷去驗證這些想法是否合理,這是我個人一而再、再而三警惕自己的事情,也是我過去剛練習空手道曾經犯過的錯誤。



---

20250930(二)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