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空手道] 線上武術交流訪談 - 對權威主義的戒慎 2021/06/04

這段是在6月4號舉辦的「線上武術交流訪談 - 遠距教學心得分享」裡面

有聽眾問提到關於『教育理念』方面的問題

主講者之一 養神館的本多先生分享了我覺得很重要的想法

因此另外紀錄下來,原談話潤稿如下:


我不太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別人

這是因為不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

所以大部分我都是分享較為客觀的知識而非主觀的想法

我認為最可怕的事情是信服權威


合氣道沒有比賽

雖然養神館是有所謂的無規則實戰練習

但一般的合氣道是沒有比賽的

大部分的練習者會因此盲從練習比較久的先輩或是先生

就算練習時沒有真的把你摔倒

也要假裝自己有被摔出去

這最可怕的是摔人的人也誤信自己真的能這樣摔人

而更可怕的是他們把這些錯誤的知識、認知或經驗教給了資淺的人或是學生

在練習中透過自身的權威性會建立出不正常的教學關係


合氣道始祖 植芝盛平曾:「合氣道是非宗教的宗教。」
 
始祖會這樣說是因為合氣道思想方面的東西較其他武術強烈

我其實很喜歡合氣道的思想

但上述的事情會造成讓學生盲目相信師範

這就是不對的事情


養神館也是容易陷入這樣的信服權威主義的窘境

所以我都會跟學生:「要相信老師的話,但也要隨時去懷疑老師的話。」

需要的是自己兩極地思考而選走中庸之道走
我認為這完全沒有矛盾

我認為矛盾是必須融合在一起,接著才能實現武道之路的

佛教有[二處三會]的想法:

「在煩惱的地方,修行之後達到領悟的境地。

領悟的境地是理想的想法,可是在煩惱的社會上能運用這些想法嗎?」

這就如同前面的,如果誤認為某些東西是可行的

但實際上使用不出,學生又沒有懷疑地照單全收就有很大的危險

因此教人的時候放過多自己的理念或想法

反而會破壞學生原有的自發性


有些人志向不一樣

我只能尊重他們自己發展的方向

我只會對學生:「可以往OO方向走。」

我與他人的想法差異在哪裡

又如何溝通才能讓他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個樂趣

我的教育理念就是不逼學生

但老師要發現每個學生想要的東西,然後慢慢配合這樣

武道不是只有破壞別人,也要能尊重他人

這是我在養神館修行的個人想法



盲從權威是我一直極力避免的事情

這不是只有台灣才發生

日本也一樣會有

一個技巧手法講得天花亂墜

但實際上只能在特定的場合

通常是自己的學生配合下才能使出來

而教學的人把這樣的技法傳給學生

學生卻因為分辨不出來

甚或盲從相信自己的老師而在外與人起爭執甚至出糗



個人對「武道」的看法


「武道」是透過練武的過程來尋找正確的人生道路

但不管再怎樣強調人生的「道」

它的前提還是「武」

武術是要能使出來的

它是一個外顯、客觀、可表現的事物

誠然技巧上會因為外在的條件變更而需要做轉換

但終究是在道理上的去調整

技術核心並不會因此改變

如果只變成用嘴巴講一口好拳

自己根本無法實踐展示出來

甚至還講出客觀就錯誤的知識

這樣誤人子弟也根本無法成就「武道」之路



關於信任自己的指導者


IOGKF的大家長 東恩納先生有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相信自己的老師,並且相信自己的去做(練習)

我全然認同先生所說的

但這有個前提是因為我知道先生他值得信任


如何知道一個人可以信任?

就要從他以往的言行舉止去判斷

東恩納先生在我與他的相處上他一直都是個言行一致的人

我不會說先生他有聖人般的人格

但他說會去做的事情,就是絕對會去做

例如那個敲打牆壁的個人練習就是如此

IOGKF檯面上的指導者都有這樣子的人格特徵


在技法教學上,扣掉基本分解

先生也不會去做一些不合理的技法

只會說在基本上是這樣練、這樣用,在其他情況下可以有這樣的想法

但實際怎樣應用大致都是要自己去摸索

這也是因為他理解到每個人的身體結構、條件不一樣所致

不強加想法給我們的關係吧


東恩納先生的教學理念:要教人就必須有責任跟著練多少
東恩納先生的教學理念:要教人就必須有責任跟著練多少



武道修行者應該要培養的能力


武道的修行者除了要學習客觀的知識與技術之外

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識別的眼力

這樣才能判斷別人講的東西是否合理、是否在唬爛

並且能夠客觀的了解自己的程度在哪裡


了解自己的程度才能知道自己會了什麼、不會什麼

也才能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往哪裡前進


在我們平常的團體練習裡

練型時我都會要求其他人看我打的部分

並且問他們我這次哪裡打得不好

據實以答,不準沒有思考的吹捧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讓他們可以有獨立思考跟識別的能力

另一個次要的原因則是要藉此警惕並修正自己的動作


在練習型分解也是一樣

施展技法固定住對手

我們也是要一再確認是否是真的控制住了

經由客觀的實證才能知道是否真的練出東西



結論 - 對權威主義的戒慎


我們應該以年歲或段位去美化思量對方的功力嗎?

如果一個人說練了十年功,但他每個禮拜只練一次

跟你練三年,但每天練的人相比

單用年歲去評判顯然就不適合

段位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只能顯現出他在這個組織裡面的地位

而非在這個領域裡面真正的涵養


當然
任何一個人花費在某個領域的時間與心力我們都應當給予尊重
但不代表我們必須要無條件的信服他講的任何東西
特別是他講的東西不一定是他領域的知識
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就有可能是講錯誤的東西
譬如:籃球教練去講評足球戰術、日文老師去講評英文該怎麼發音、松濤館的人去講剛柔流的技術
若是我們有著對權威的迷思在

就可能太快下結論的去盲信

進而導致錯誤的認知


權威不是錯

它是一個保證

只是這個保證不一定是真的

有時甚至是一個會致死的錯誤,譬如台中某何姓柔道教練

因此確認對方的背景

講了什麼? 做了什麼? 他是否能實踐他說的東西? 能否合理的展示他的技法?

而自己有了想法也要先存疑、不斷去驗證這些想法是否合理

這是我個人一而再、再而三警惕自己的事情

也是我過去剛練習空手道曾經犯過的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