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空手道] 2020國際武術高峰論壇 『沖繩空手道的過去與現在』 (20201009)

今年的主題


這是繼20190929(日)第一次參加後,今年在國慶連假連續第二次被邀請出場演講。

國際武術高峰論壇第一天行程表
國際武術高峰論壇第一天行程表

今年國際武術高峰論壇的主題是「武術的轉型發展」,這包含了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及體制、實用操作、賽制、市場的轉型都是本次論壇的討論重點,因此我將主題訂為「沖繩空手道的過去與現在」,試圖去講解沖縄空手道從以前到現在的樣貌呈現什麼樣的轉變。

以下是整理當天演講的文稿,內容跟當天實際演講有些出入就是。

演講文稿


什麼是傳統空手道?


「空手道」是一門沖繩當地武術的總稱,相當於「國術」這樣的概念。

它的來源有很多種:

  • 絕大多數是來自於沖繩士族武術的延伸。
  • 也有傳說是沖繩傳統舞蹈(舞方、武の舞い)演進出來的。
  • 也有是中國武術直接傳進來的,如:上地流,據說是中國南派虎尊拳的一支。
  • 也有是中國再傳武術與沖繩當地武術「手」融合出來的新流派,如:我們沖縄剛柔流。

它稱作「空手道」也是這一百年才定下來的稱法,原始稱法有稱作「手」、「拳法」、「組合術」,或是19世紀中明顯與中國拳法交流後而統稱的「唐手」。稱作「空手道」,基本上是為了迎合大日本帝國時期而做的日本本土化命名,不是單單作為赤手空拳去稱呼的一門武術。

事實上早期也是有武器術的存在,只是在進入大日本帝國時期開始沒落,二戰沖繩戰役差點失傳。二戰後一些師傅努力復興這些武器術的內容才又漸漸興盛,現在對這類武器術通稱「沖縄古武道」或「琉球古武術」。

空手道的鍛鍊體系
空手道的鍛鍊體系


而前面說的:「來源的差異 = 現在流派的差異 = 技術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型(套路)的不同,而傳統空手道的鍛鍊體系也是以型為最核心的部分。

  • 型(套路):是一連串抽象動作組合出來的動作,每一個抽象的動作內容包含複數的動作含意,不能直接照本宣科的用於組手(對練),而每個抽象動作的含意則為組手的招式內容。
  • 基本動作:是從型及組手裡面拆出來單練的部分,是為了熟悉型與組手而作的基礎訓練。
  • 身體強化:是為了能使出型裡面的招式所做的補強,包含了:補助(器具)運動,以及身體抗打。
  • 組手(對練):也可以說是測試型中內容的鍛鍊手段,有分為約束與自由兩種方式。

有了這樣的概念我們接著來看看沖繩空手道在沖繩當地的演進概況。

沖繩空手的演變
沖繩空手的演變,截自投影片內容

沖縄空手的演進(1) - 19世紀中期的琉球王國時代


我將時間切割為三個時段:

  • 19世紀中期的琉球王國的時代、
  •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沖繩縣、
  • 二戰後的美國琉球政府與日本國沖繩縣。

會以19世紀中期做開頭是因為在此之前並沒有什麼文獻紀載,這是因為沖繩本身自古的歷史大多以口傳為主,而口傳就容易產生資訊傳遞的誤差、內容也容易誇大而偏向傳說,因此以這個比較有文字記載的時期做開頭,就成為一個合理的選項。

這個時期的沖繩還是被稱為琉球王國的封建時代,當地武術「手」(或稱「唐手」)依據地域性可分為:

  • 首里手:士族、王家武術,最大宗,蓋因此時上階層的人才比較有時間跟力氣練武。
  • 那霸手:市民武術(相對首里手)、中國再傳武術。
  • 泊手:不可考,傳說為中國再傳武術,現已跟首里手融合在一起,差別只在哪部份比較多。

大抵上沖繩的武術的發展是跟全世界一樣的潮流脈絡流傳的,能練習武術的人都還是以上流階層的王族與士族為主,基本上沒有特殊關係的人是無法輕易向別人學習武術的,武術並不是像現今一樣能廣為流傳的技藝。

對於武術本身,是以要能無規則的情況下擊退敵人為主,偏向它「技」的面向,教學方式也多為一對一、秘密進行,並且無制式的操練菜單,當然也不一定有效率。

沖縄空手的演進(2) -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沖繩縣


到了近代,也就是1879年的時候,琉球王國正式被大日本帝國併吞改稱為沖繩縣。

社會的劇烈改變,讓大多數原上流階層的人不再掌握原先的社經地位,琉球王家被迫遷移日本本土,負責王公貴族教育的武術師傅為了存活也只能另謀他路,將教拳的對象從上流階層轉往平民去,這也意味著必須公開化,「手」這門武術不再是上流階層專屬的玩意。

公開化的唐手

而在傳往平民的路上,最具經濟效益的就是往學校傳播去,特別是日本在近代化上做得最厲害的幾項就是平民教育的普及,廣為設立的學校就成為傳播這門武術的最佳途徑。

但這樣就必須強調它教育的一面,也就是將它體育化,為了體育化就必須省略原本具有明顯殺傷力的動作,這在型的動作可以看到具體的改變,如:我們剛柔流流祖之師 東恩納寬量師將基本型「三戦」原本的貫手改為拳頭就是一例。同時這時間也開始有人思量如何競技化,將空手道以比賽的形式呈現給年輕人參與,只是這在當時的沖繩並未成為主流思想就是。

另外為了將這門武術傳入日本本土,去中國化、琉球化,將之日本化的稱呼就有其必要。因此有將原本「手(Tee)」、或「唐手(Tūdī)」稱呼的武術,改稱為「空手(Karate)」。連帶連型的名稱也在日本本土有很多改變,特別是被稱為近代空手道之父的船越義珍,在型的名稱上就下了很多功夫去迎合日本本土的人的喜好。

而在傳入日本本土就勢必與日本本土的劍道、柔道等近代化的武道對抗,便將「空手」的後面加了一個「道」字,企圖將這門武術武道化,也就是如同劍道、柔道一樣的想法,希望透過空手的修行來追求個人身心靈「道」的提升,此時期也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著作。

而在推廣的同時,「唐手」也受到日本武道流派的概念影響。1930年代,宮城長順師率先訂立自己的流派名為剛柔流,之後各個空手道大師也分別跟進命名,以及其對應的鍛鍊項目,空手道的流派化在此階段孕育成為現在看到的樣貌。

沖縄空手的演進(3) - 二戰後的美國琉球政府與日本國沖繩縣


這樣的發展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沖繩被美軍接管、建立琉球政府,初期的3~5年內社會陷入嚴重的停滯。

一些空手道的師傅不是死在二戰中,如:剛柔流的新里仁安師,也有因為營養不良而死在戰爭後,如:少林寺流|少林(寺)流的流祖.喜屋武朝徳師,生存問題成為當地所有人的第一優先,因此空手道的練習或教授當然也中止一段時間。

1950年後,沖繩的社會開始復甦,有部分在經濟上不用愁家計的師範開始提供年輕人訓練空手道,以期望能鍛鍊其身心與精神的寄託用。也有一些空手道師範本身是政治人物,他們積極運用自己的政治力量去推廣空手道。就這樣,空手道在沖繩又發展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本身有其它正職的空手道師範一直到最近都是極為普遍的事情。雖然全沖繩面積大概是台北市+新北市,卻擁有驚人的上百家以上的空手道道館,但根據2008年山田江美氏的研究『「伝統」沖縄空手の世界』指出:當時沖繩全職的空手道師範大概只有4~5人,我們連盟的大家長.東恩納盛男先生,與沖繩支部長.山城勝也先生就是那其中的少數。當然這情況在近幾年有顯著的改變,全職的空手道師範人數開始成長。

時間到了1972年,美軍的琉球民政府解散,沖繩再次變成日本國的沖繩縣,沖縄空手道也連帶接受來自日本本土的各種逆輸入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日本本土盛行的競技空手,使得沖縄空手道陷入了傳統的武道空手、還是參加比賽競技的路線之爭。

延續上一個時期,此時期開始有的特徵:

  • 組織化:以公司法、社團法人的名義去成立有法律條文賦予正當性的組織,而非相對鬆散的流派團體。
  • 商業化:儘管在沖繩當地沒有像日本本土那樣明顯,但也是能看到有些聯盟會派以比賽的方式去打廣告吸引年輕人目光,互相影響組織的壯大以及運動的性質。
  • 全球化:不談19世紀末的移民,這個時期因為有駐沖美軍的關係,有很多當地美軍士官兵入門附近的空手道道場。這些人退伍之後回到美國,就將沖縄空手往當地傳去,像是上地流與一心流就是這種模式傳去美國的。而到了1990年之後,有些沖縄空手的師範也被邀去海外推廣,漸漸讓更多人知道沖縄空手是怎麼一回事。
  • 才藝化:相比二戰前的樣貌,練拳的人學習的目的已經完全不一樣。在大日本帝國時期,有學校單位會去強迫人接觸,而二戰後溫飽是當時人們的第一優先選項,練拳已經轉變成為一種興趣,人們開始把它當作一種才藝去練。

而越接近現在的2020年,能選擇的興趣,或說娛樂方式是更為五花八樣。單看武術的選擇:

  • 有日本傳來的柔道、劍道
  • 西洋傳來的拳擊、綜合格鬥技
  • 甚至中國武術可練

其他運動如:棒球、籃球、足球也都頗受當地歡迎。

空手道雖然身為琉球國技,當地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有接觸,如:沖繩出身的日本代表女歌手.安室奈美惠在小時候就在小林流妙武館練過一段時間,但總體人口與90年代之前相比,相信是絕對衰退的。維持沖縄空手在沖繩地位的,我可以斷言是當地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象徵所致。

空手道的組織發展 - 二戰前後


前面稍微敘述了沖縄空手的組織發展,事實上在二戰前就有了跨流派的組織的誕生,最為有名的就是1920年代成立的「沖縄唐手倶楽部」。它是一個混合流派、非營利、社團性質的組織,雖然有著希望推廣空手道的教育目的,但經營上並未有著明確的目標,當然也就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可以維持經營,隨著資金周轉不良,很快地就赤字關門。

隨後在1936年,幾乎原班人馬成立了「沖縄県空手道振興會」。相較前者有較為明確的目標,就是制定「空手道基本型十二段」來推廣普及,但隨著二戰沖繩戰役後,該組織也就消滅了,現在只有少部分首里手的流派還有練這當初制定的十二個基本型。

而二戰後,可能是記取之前的教訓,又或者是受到日本本土的影響,開始有人以公司法、法人的方式去建立一個受法律保障的組織、協會,同時也想出一個起碼能收支平衡的營運模式。

如同世界各地一樣,組織的成立是很混亂的,流派內又有不同的組織協會。以沖縄剛柔流而言,組織協會就有數十個之多,流派間也是互相集結成團。

組織的多樣化對於流派內而言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分裂,代表的是志向的不同,又或者是有人和的問題。而透過公司法去組成協會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以往的沖縄空手靠的是權威的師傅去認可學生的等級,可在以法律開公司、組協會的創始者而言,不管是不是有練到家,既然組織是自己出錢出力成立,為自己掛一個響亮的頭銜就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因此產生了很多自己頒給自己的空手道十段大師(*1)。這些自己頒給自己的「十段大師」究竟有沒有那樣的實力與貢獻,是值得懷疑的一件事情,卻導致段位的權威性蕩然無存。

*1 日本本土的空手道流派也有自己頒給自己十一段的事情就是。

空手的分類 - 武道與競技


前面敘述了沖縄空手各時代的樣貌,我們現在再整理一下的一些性質。

過去的唐手,著重武的技術性,是以在無規則導向的擊殺他人為主。現在的空手,依性質分為:

  • 透過武術訓練來追求「道」的武道空手,也就是「空手道」。
  • 透過舉辦比賽來推廣、吸引年輕人加入,以比賽為依歸的競技空手(Sports Karate)
  • 以健康為目的的健康空手。

競技的東西基本上是1970年代由日本本土逆輸入沖繩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一個新的體系。雖然有些走競技路線的人會說要維護傳統空手,但依個人觀察而言,是形同陌路。

競技空手與武道空手的比較
競技空手與武道空手的比較,截自投影片內容,來源出自『沖縄空手古武道事典』

當然也有一些走原本空手道路線的師範提出兩者兼備,也就是武道與競技相輔相成的想法,但我個人是看衰這樣的,根本原因是兩者的訓練目的完全不一樣。競技空手的訓練是以贏得比賽為目標,所以當然就會以能贏得比賽的練習為主

競技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型(套路)跟組手(對打)。

對於型的競技而言,由於流派眾多,不同流派的人大致上也不會看得懂其它流派的動作涵義。對於裁判來說,也是極難量化去判斷不同流派的型誰優誰劣,最後就是直接依照動作華不華麗、整不整潔、有沒有頓點,乃至於是否有製造出聲音等作為勝負的依據。

以沖縄剛柔流的型來說,最短的「砕破」大概在半分鐘內可打完,最長的「一百零八手」則會打快兩分鐘,如果兩個選手分別選了這其中一個去比賽,選「砕破」的人打完就要乾瞪眼另外一人一分半鐘,明顯的劣勢是不言而喻。

而剛柔流型鮮少有絢麗的踢技或轉身,如果對手是用小林流的型去比賽的話,也是一樣會直接陷入劣勢。又如果今天是跟國術的套路去比賽就更不能比了,像是會場一開始表演國術的小朋友,光是一招後空翻大概就能直接宣告比賽結束。

這也造成了選手選擇型的優先依據為:「動作比較繁複、會打比較久的型」。最後也直接影響生出「上網看影片學別人比較炫的型來去打比賽」這樣的想法,反正技法內涵是什麼也並不重要。可以看見就算是在沖繩,一些以剛柔流為流派名的競技選手,比賽打出的型一看就知道沒有練基本型「三戦」,沖縄空手師範口中所謂「型的崩潰」就是講此類事情。

而對於組手競技也是類似,組手這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規則,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取點數或擊倒兩種,只要能在規則內取得有利條件的動作,就是好的技法。因此重點不在於空手道原本的技法是什麼,而是比賽能不能使用,又有沒有效率去取勝才是重點。就組手比賽來說,型是可以完全跳脫不練也沒關係的,因為那不是為了贏得比賽而設計的訓練模式。

而武道空手的訓練目的,扣掉一些思想、理論的看法,是以追求流派的技法底蘊為主。以剛柔流而言就是能練出ムチミ(沾黏聽勁)這樣的東西。以訓練的成果來看,在於可以自由的用出型中的招式,成就感的取得則來自師傅或是同門的認同為主。

另外也不是說不可以去比賽,而是不會以此為依歸作為訓練的唯一目的。比賽是提供一種訓練的途徑,而非目的,但這種思想對於參加比賽、有好勝心、有血性的人而言,是不能理解的吧?不難想像不會產生「既然比賽就是要贏,難道只是來參加辛酸的嗎?」這樣的想法,這也是我看衰武道與競技能相輔相成的原因之一。

結論


其實看了這些歷程,我的結論就是時代是不可逆的,練法或多或少會需要針對時代去調整。

我覺得對武術教學的人而言,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武術?武道?競技?還是健康?理解定位下的市場區隔,雙方的訓練方式、核心精神,其差異點哪,通盤理解後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經營這樣的教學活動。

每個人的最終目標依照定位也會因此有差異,以我們IOGKF而言:是將這門武術傳承給下一代。因此,挖掘出潛在的興趣者、擴展不同年齡層的練習者,牢固目前的學員,並從中培養出指導者,在五年內培養出三個黑帶初段的學員,從中發展出下一批指導者。最後是加盟同志向的組織或協會,或自己建立一個組織,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書目來源參考


  • 沖縄空手古武道事典(柏書房,2008) - 高宮城繁,仲本政博,新里勝彥(著)
  • 剛柔流空手道史(CHAMP,2001) - 東恩納盛男(著), 宮城安一(監修)
  • 本部朝基と琉球カラテ(愛隆堂,2000復刻) - 岩井虎伯  (著)
  • 沖縄空手の旅 琉球発祥の伝統武術(第三文明社,2020) - 柳原滋雄(著)
  • 空手道大観(榕樹書林,2017復刻) - 仲宗根源和 (編集)
  • 空手の命 ~「形」で使う「組手」で学ぶ~: オリンピック種目決定の今こそ知る、武道の原点!(BABジャパン,2019) - 『月刊秘伝』編集部 (編集)
  • 公開!沖縄空手の真実―君は本物の空手を見たことがあるか?(東邦出版,2009) - フルコム (編集)

其他資料來源




---
20251005(日)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