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空手道] 關於「手」的存在與沖繩當地中日武術的影響

此文撰寫的前因後果


這是因為之前準備演講講稿的關係,才正式的認真看了一些對於早期空手的文獻。而這之後有些台灣支部的學員有問一些問題,其中又以「空手道」是不是中國武術的一支這樣的問題最為繁複,想說就整理整理之前準備的東西給他們看。

以下內文主要以記者.柳原滋雄在今年出版的『沖縄空手への旅: 琉球発祥の伝統武術』一書為主軸去翻譯內文,並搭配其他書籍文獻去整理寫出。會用這本書當主軸的原因有二:

  1. 柳原記者基本上已經整理過近十年的最新研究跟論文,相對內容是較新的。
  2. 內文比較沒有主觀認知的成分,相比很多關於空手道的道聽塗說文章,較為實事求是。

《沖縄空手への旅: 琉球発祥の伝統武術》
『沖縄空手への旅: 琉球発祥の伝統武術』

關於空手道最早的文獻


如以前就講過的,沖繩基本上是個口傳去記載歷史的地方,文獻本身就少,加之戰爭焚毀的文獻,可以想見考古是有多麼困難的事情。

現存最早關於沖繩武術的文獻有五:

1. 中山傳信錄(1721)


由大清帝國來的冊封副使 徐葆光在1721年所寫,紀錄1719年他來琉球王國時的風土民情,於卷六 琉球語提及一句「拳頭打(テイイチクン,音: 蹄子哄)」(*1)這個名詞在沖繩縣政府官方是認為指得就是現在的「ティヂクン(正拳)」,並推測使用正拳的武術「手」已經誕生了(*2)


2. 球陽(1743~1876)


全稱『球陽記事』,是琉球的官方史書,一直到琉球王國滅亡前夕都有不停的增寫。在卷三提及一位服侍琉球王的京阿波根實基,因為受人讒言而被王找人暗殺,使用雙手將年輕暗殺者的兩股折破殺死(*3)。這是最早有明確記載使用武的人物,因此有些人就把他當作「(琉球)手」的祖師。


3. 阿嘉直識遺言書(1778年)


阿嘉直識是當時一個中上階層的琉球士族,這篇文是他死前留下對兒子的遺言,或稱家訓,內容主要是寫身為士族所需要的教養、鍛鍊的武藝有什麼,除了教養所需的漢學與和學外,武藝也建議在不受傷的程度去練習九州薩摩藩的「示現流」劍術(*4),以及選練「からむとう(Karamutou)」或「やはら(Yahara)」。

「やはら(Yahara)」這是在當時日本本土存在的古流柔術,問題在於「からむとう(Karamutou)」究竟是什麼?它可以寫作「唐無刀」、「唐舞鬥」或是「唐武道」,基本上研究者無法斷定它到底是指什麼東西。

(*4) 日本戰國時代的九州武將 東鄉重位(1561-1643)開創的劍術流派,流傳於九州薩摩一帶,重視第一擊就要能把敵人砍殺,在攻擊時會發出很大的喊叫聲也是他的特色。幕末新選組的局長近藤勇曾說:「與薩摩(示現流)的人決勝負時不能去接他們的第一刀」

4. 大島筆記(1801)


這是由土佐儒學者記錄一群由琉球官船前往九州薩摩,不幸遇難而漂泊到四國土佐藩大島浦的船員那聽到的琉球風土民情。這裡面記述到在此1762年的數年前,有一個從中國來的拳法家「公相君」在琉球的事情。記述中說這個拳法家雖然身體瘦小,但會把單手拉到胸口,使用單手或腳踢擊退力量強大之人,此文以「組合術」去記述他的武術。


『大島筆記』中的記述

5. 薩遊紀行(1801年)


這是探訪薩摩藩的肥後藩士(現在的熊本),紀錄他聽到薩摩藩士說在琉球當地值勤時的風土民情。這篇文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裡面提及琉球當地武術興盛的樣。

這份史料對於琉球武術是這樣寫:「劍術或やはら(Yahara)的練習普通程度」、「但是突手就有一套」、「不管什麼都用拳突破,或說突殺」,並且具體的記載這稱為「手ツクミ」,說「手ツクミ」上手的人可以將瓦片擊破數枚,更厲害的人就是用手指去擊破(*5)


文獻總結


從這些文獻裡,扣除前兩篇像是穿鑿附會的去強加跟現在空手的關聯,後三篇可以發現儘管時代接近,這些「からむとう(Karamutou)」、「組合術」或是「手ツクミ」等名詞是無法明確說有關連的。「組合術」在日本武術裡面也可以指得是柔術,特別這還是土佐藩士記錄的,不無可能。但「からむとう(Karamutou)」跟「手ツクミ」是什麼?又,是不是指同種東西就真的無解。

琉球固有的武術「手」到底存在不存在?


就如同我們TOGKF的大家長 東恩納盛男先生會說的:

「沖縄剛柔流」是沖繩當地武術「手」與中國南派拳法交流出來的新流派。

近代日本空手道之父 船越義珍先生在自傳『空手道一路』(1956年)寫到:

中國發祥的武術「唐手」,與其相對的是沖繩固有的武術「(沖)手」

或是在船越先生在空手道教範』(1935年)記述的

近世崇拜中國的狂熱時期,許多武人前往中國學習中國拳法,並將它融入(沖繩)古來的拳法沖縄手,研究並舍短取長讓它越發精妙

各種記述就不累說,都是講說沖繩自古就有一個自己的武術,稱作「手(原文:ティー)」,且對「唐手」的定義都略有不同。那到底它存不存在呢?它與「唐手」到底是怎麼關係?這一直是許多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

根據2017年沖繩大學非常勤講師.嘉手苅徹先生(沖縄剛柔流)的論文研究『沖縄空手の創造と展開――呼称の変遷を手がかりとして』提出下面三個沒有經過檢證就這樣引用至今的問題:

  1. 作為沖縄空手起源地「手(ティー)」。
  2. 琉球徒手武藝是經由「手(ティー)」與中國拳法融合起來而發展出來。
  3. 空手的「唐手」、「首里手」、「那霸手」、「泊手」的稱呼。

沖縄空手流派企画展・剛柔流流祖宮城長順記念トークショー(2019.3.14),
從左至右:新垣修一先生、東恩納盛男先生、嘉手苅徹先生,照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1960582294235855/photos/a.2006639106296840/2006639132963504/


最先紀載「手」的文獻資料,是船越義珍在1913年於琉球新報發表的文章,但是根據2017年出版『検証 沖縄武術史 沖縄武技―空手』一書的作者.勝連盛豊的調查,他去沖繩縣立圖書館,將明治時期的當地報紙一張一張的檢查發現,在明治時期(1868~1912)完全沒有「手(ティー)」的記述,只有記述到「拳法」這樣的文字。

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手」不是單純的手腳的手,而是沖繩固有武術的總稱「(琉球)手」。由於「手」不管是日語還是琉球語都可以有很多的不同的含意去解釋,可以說史料文獻上是沒有一個證據可以說它是存在的,但反過來也可以說無法證明它沒有存在。可以確定的是,從中國傳來的古流型(套路)之前,沖繩應該是有自己的固有武術,只是到底是什麼樣子沒有人可以說得清。

嘉手苅先生在同篇論文提出它的另外一個疑問:

會不會是這個時期的琉球徒手武藝並沒有一個一般化的稱呼呢?

而在去年2019年由沖繩縣主辦,為了促進沖繩空手的學術研究而展開的第一回「沖縄空手アカデミー(Academy)」,主講者是首里士族家世出身,現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的田名真之館長,他針對「手(ティー)」一詞提出這樣的看法:

關於坊間流傳的空手源流武術「手(ティー)」,雖然這是在近代(明治以後)才出現的詞,近世的史料(現時點上)並沒有證據顯示它存在,但就算沒有留下紀錄,作為當時實際使用的名詞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總之,在沒有新的證據下,現在的結論也就只能如此。這場座談會田名館長最後下了如此結論:

空手是在近世(1609~1879)的沖繩發展出來的,然後到了近代(1879~1945)大大的成長。

而空手最初開始有共同稱呼的名字「唐手(原文:トゥーディー,發音:Tūdī)」,一個明顯與中國有所關連的稱呼,是大概在1850年之後才開始在多個不同的文獻裡面交叉登場。而最為有名這樣宣傳的,就是近代空手之父.船越義珍先生於1913年陸續開寫的文章了。這之後伴隨著中日關係緊張,反中情緒高漲,「唐手」的讀音先是改成日本式的「からて(發音:Karate)」,最後連寫法都漸漸改成「空手(發音:Karate)」。但正式的改名一直要到1936年,由琉球新報舉辦的座談會才正式由當時著名的空手大師們訂定。

那中國武術開始與琉球王國有連結的時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拳法的傳入


其實一樣從前面的文獻可以得知,中國在什麼時候傳來拳法的時間,是不可考的。或許可以從其他文物傳來的路線與時間點去推敲出,如:沖繩傳統樂器的三線。

三線的原型是中國福建省的樂器.三弦,大概於十四世紀後半傳來沖繩,經由沖繩人改造而成三線,再傳往日本本土。三線的傳入大概要到1600年初期才被琉球王國正式採用為宮廷樂器,研究者認為中國武術的傳播路徑跟這應是類似的,只是與三線不同的是,中國武術、或是琉球武術並沒有在這個時候就隨著傳入日本本土,推估是因為此時期武術門外不出、不輕易展示的原因吧。

關於中國武術傳來的方法有兩點是可以確認的:

1. 中國來的冊封使武官與當地交流


身為中國朝貢體系下的一份子,琉球王國從1404年到滅亡前夕的1866年,中國都定期會派冊封使的使節團過去,而這之間從1756年後也留下了來琉武官指導武術的紀錄。

2. 沖繩人去中國福州學武,之後學回來傳播的路子


如:我們沖縄剛柔流流祖之師.東恩納寬量先生,或是上地流都是屬於這種。

其它也有說法是14世紀末的福建移民,也就是沖繩所謂的閩南三十六姓後裔,於那霸久米村形成的中國人村落那裏傳開中國武術。因此也有些人提出說:

「唐手」是自古以來,中國拳法經過無數次傳來沖繩,然後沖繩本土化形成的東西。

不過,這種說法固然有根據,但也不能忽略日本對琉球的影響。

日本與琉球王國的交流


沖繩傳統藝能的其中一個組踊(くみおどり),從1719年至今也有300餘年的歷史。創建此傳統藝能的玉城朝薫(1684~1734)是琉球王國的官僚,年輕時就渡海到九州薩摩藩,之後在江戶學習日本文化,被奉命擔任負責舞蹈監督一職的他,參考了江戶的浄瑠璃(一種日本說唱敘事曲藝)而創作出組踊。

這裡提到這個是想說明沖繩與日本文化的交流,是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古老的。不只上面提到的組踊這樣文化面的的參考:

  • 宗教方面: 佛教經由日本本土於13世紀傳入沖繩,古神道也是很早就傳入。
  • 食文化: 有從北海道運送昆布到沖繩的「北前船」之紀錄。

而武術方面,從前述的文獻裡面都可以看到,琉球王國當時的士族是有練習日本武術的經驗,「示現流」的影響甚至更大些。

而沖繩學的大師.真境名安興(1875~1933)則在其1923年的著作『沖縄一千年史』也寫到:

慶長(日本的年號,1596~1615)的時候(琉球)流行過トリテ(Torite)。

這裡的トリテ是指「捕り手」,指得是當時的日本柔術,也意味著除了前述的「示現流」以外,就文獻上看,日本武術其實比中國武術更早就影響了琉球武術的發展。

首里手與日本武術的關聯


在岩井虎伯於2000年復刻當時空手道大師.本部朝基1932年著作的『本部朝基と琉球カラテ』一書裡面寫到現在公認首里手的祖師.松村宗昆的口傳記述,內容明顯提到「示現流」對松村的武術影響:

年輕時有武才,拜師 佐久川寬賀,並在20歲初頭前往九州薩摩學習「示現流」劍術,取得免許後回沖繩,兩年後才與其師 佐久川寬賀去北京當留學生,並與中國人交流學拳。...
因為這個傳說,有所謂松村將「示現流」的「立木打ち」給轉換成拳頭版本的「巻き藁」練習。(*6)

(*6) 示現流的立木打ち是拿著木刀對著插入土中、粗厚的木棍的打擊練習,據說要能打到木棍起煙方能出師,而空手的「巻き藁」則也是對著插入土中的木頭做擊打練習,與示現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針對首里手與日本武術的關聯,柳原記者也訪問了琉球武術研究同友会的大城利弘先生。大城先生長年旅居美國,空手練的是首里手、泊手系譜的松林流(*7),沖縄古武道|古武道則是練極為稀少且有歷史的沖縄古武道|琉球古武術山根知念流棒術(*8)

(*7) 長嶺將真(1907~1997)創立的沖繩空手道流派,長嶺先生在戰後的沖繩有很大的影響力
(*8) 知念三良( 1842~1925,又稱知念三郎、山根ウスメー)創立的沖繩棒術流派,是沖繩棒術的名門,現在大部分的沖繩棒術基本上都與這流派有關

在是次訪問中大城先生說到:
當時的首里士族生活方式是日本式的,想當然也會受到日本武術的影響。以身體使用方式的觀點來看,是別無選擇只能如此做出來的。雖然沒有文獻上的證明,但是受到日本古流柔術、劍術、槍、薙刀影響的可能性是很明顯的。
我與神道自然流的小西康裕先生會面被說到,空手的身體使用方式與劍術基本上是一樣的。回到沖繩時,與長嶺將真先生提到此事,長嶺先生也百分之百贊同小西先生的話。空手的距離取法、身體使用方式都與劍術相同。只是這裡指得空手,是糸洲安恒先生教育化改過以前的古式空手。

實際上大城先生在大阪演武棒術的時候,也被超過80歲高齡、善用薙刀的女士說:「您的型與古流的薙刀使用方式是一樣的」。

大城利弘先生的山根知念流棒術
內步進(ナイファンチ)等首里手的型名稱多數是由福建語傳來的,但我不認為就是照搬中國式的練法(用法)過來的,型的內容已經完全沖繩本土化過了。此外首里士族也不是過著中國式的生活,而是過著日本式的生活,武術想當然也是如此。

首里手原本就不是從某個人傳下去的,而是很多不同背景的人關聯交流出來,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成形的武術。早期琉球的武術跟其它世界各地的發展都是一樣,都是由上流階層的人在練習,這也是為什麼,以琉球士族為主的「首里手」會是最大宗的「空手」,因此也有人認為說:「首里手才是沖縄空手」。

結論


一般所謂的「手」存在不存在,其實無證據顯示存在,只是也無法否定它就不存在。

「空手」的舊稱「唐手」,其定義上也是很曖昧的。光是船越義珍自己對這個名詞的先後的定義就略有不同:「中國傳來的武術 VS. 是中國武術與琉球固有武術交流融合出來的武術」,這也是一直以來空手歷史研究的爭論點。

總之,中國武術有影響琉球武術的發展,但日本武術也一樣影響琉球武術的發展。特別是首里士族流傳出來的「首里手」系沖縄空手道流派,其日本文化的影響甚至更大,若單論「首里手」系就完全不能用「空手」只是中國武術的延伸去說明的

「那霸手」系的沖縄空手道流派,以上地流而言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的一支。剛柔流雖然傳承上受中國武術影響很深,但從內容看也是很徹底沖繩化的武術,光是基本型「三戦」的練法就跟中國或台灣的鶴拳有很大的差別,只是相比首里手而言有更多中國武術的味道。

不管怎麼說,「空手道」是沖繩與中日武術長期交流,並沖繩化演進至今的武術,這樣的結論我想是一般研究者的共識

最後,會整理出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練習沖縄空手道的人能了解自己練的東西為何,實事求是,不要人云亦云,我認為這是精進自己很重要的一個精神。

參考文獻


《沖縄空手への旅: 琉球発祥の伝統武術》原始新聞刊載:
  • 沖縄伝統空手のいま~世界に飛翔したカラテの源流 第37回 沖縄固有の武術「ティー」は存在したのか(上)- https://www.d3b.jp/npcolumn/9524
  • 沖縄伝統空手のいま~世界に飛翔したカラテの源流 第38回 沖縄固有の武術「ティー」は存在したのか(中)- https://www.d3b.jp/npcolumn/9569
  • 沖縄伝統空手のいま~世界に飛翔したカラテの源流 第39回 沖縄固有の武術「ティー」は存在したのか(下)- https://www.d3b.jp/npcolumn/9615
  • 沖縄伝統空手のいま~世界に飛翔したカラテの源流 特別編① 「空手は近世に形成された沖縄固有の武術」(沖縄空手アカデミー・田名真之館長の講演から)- https://www.d3b.jp/npcolumn/9931
  • 沖縄伝統空手のいま~世界に飛翔したカラテの源流 特別編② 首里手の源流を探る - https://www.d3b.jp/npcolumn/9961


---
20250930(二)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