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空手道] 關於道 (道について)

2025年3月21日重新編寫,把翻譯部分全部拿掉,改為讀書心得重新發布。

本文出自2007年武道LIVE後,『月刊空手道』雜誌對舉辦的三位師範針對「道」這一主題所做的訪談,我僅針對我們TOGKF大家長.東恩納盛男先生對自己認為的「道」的部分做感想與摘要。

2007年的「空手武道LIVE」DVD封面
2007年的「空手武道LIVE」DVD封面


東恩納先生提到,日本武術在近代經歷了一場轉型,比如柔術演變成柔道,劍術成為劍道,而空手也從單純的防身術昇華為空手道。這不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目標的提升:從保護自己到完善自我,這意味著「武道」並非只關乎身體的強壯,還有心靈層面的強化,這種轉變背後是先賢們的智慧結晶

東恩納先生還引用了老子的思想,認為「」是心靈的覺悟,是人類理想生活的方向。雖然原文中那句「首即心,又道即頓悟」我真的找不到出自老子的哪句話,但從「道」這字本身來看(日文有Michi跟Do兩種念法),一般而言指的是為了讓事物能正確運行所做的規範、倫理、學問,當然也包含了佛教的意義與單純的道路的含意。原文後面特別標註頓悟(悟り),應該是想要強調這個道應往禪宗的思考方向去理解,也代表東恩納先生先前提到的意思:道的修練是一場內心的探索

宮城長順先生在1933年為了演講而寫的「唐手道概說」裡面出現了如下的話語:
  • 空手道的真髓猶如深淵一樣,是在與一般武道共通『不立文字、教外別傳(*1)』的極地中才能理解的東西。
  • 期望能向武道本來的樣子邁進,特別是以身體與精神抱持著拳禪一致(*2)的信條為手段來到達這個目的。

*1 全文出自禪宗的「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過我並沒修過禪學,僅以Google尋找到的文章與聽過東恩納先生的想法做解釋。「不立文字」指得是不假語言文字,教外別傳」並非是非我教派不傳,「教」就是教理,也可以說是經典;「教外」就是教理經典之外。「別傳」是教理經典之外,另有傳承、傳授的方法,合稱為「教外別傳」只是印證所契悟的本心而已,沒有什麼法可傳,沒有什麼法可得。

我的理解是,長順先生認為空手道的練習是無法透過簡單文字圖片而習得的,練習者只能透過實際打出來動作給指導者看過後,再慢慢糾正與調整。這種調整上所耗費的時間鐵定不短,這也更凸顯現今社會常出現沒經長期指導而妄想只透過看Youtube或書來練武,此等言論的荒謬

主要參考  http://www.masterlee.url.tw/lee/chibook/zenlife/zenlife-06.htm


*2 禪會說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人悟道我自己的簡單解釋是,有時候一個動作的熟練便能輕易做出其他一連串動作


加上1936年10月28日,宮城長順先生在琉球新報社舉辦的空手座談會上支持將「空手(*3)」改稱為「空手道」,等同贊成之前船越義珍先生的提議。綜合上述來看,長順先生有修禪,在「道」的看法也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身為人的人格)而進行的自我探究

*3 時至今日,在大部分的日文裡也不會講空手道(Karate-Do),而是直接稱呼為空手(Karate)而在空手傳到日本本土之前,沖繩人大多提到這門武術也只會以「手」稱呼,且這發音也非日文的TE,而是跟英文的Tea幾乎一樣的Tee。根據東恩納先生說,就算空手已經傳到本土,到了二戰結束前後,沖繩人自己私下也是用Tee來稱呼空手,但現在已經沒有就是


宮城長順先生生前常對門下生說:「為了能習得空手,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來磨練自我是不可不行的」、「武道即是宇宙」、「不與天地自然調和為一體是不行的」,也因此長順先生有留下置身於山中或海岸等大自然冥想的事蹟,就如同東恩納先生常常告訴我們門下生的:「(「武道」的)修練不該局限場地,不是只有在道場才可以修練」,與天地融合,則隨處都是道場。

總得來說,作為「武道」的空手道,並不是只有技術方面的的修練,也有探索自我、追求與自然和諧的旅程。因此文末東恩納先生說:「我相信透過嚴厲的型練習:探究自己、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才是作為武道的空手,其修練者應當追求的道路」、「這是一段看不到終點的路,只能相信自己的老師,並且相信自己(*4),保持不退散的熱情,持續前進、一步一步練習空手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4 「相信自己的老師,並且相信自己」,是東恩納先生的口頭禪之一,在沖繩時就不停接受他此句話的教誨網路上一些影片也可看他有不斷重複講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