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在去年參加完養神館辦的研習會後趁勢繼續兩邊的交流活動,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為避免群聚而不得已中斷。這情況一直到上個月才由養神館台灣這邊的主持人.本多慶人先生發起活動,雙方的交流才又正式開始。
活動是在大年初四的禮拜一早上十點,於大安森林公園的籃球場旁草地上舉行,活動的標題是《野餐 feat 合氣道》,這樣較為軟性的交流活動也蠻適合本多先生給人的氛圍。
我大概是九點半就到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7-11買早餐跟待會可能要吃的零食,之後就先與本多先生先在場地碰面聊天,詢問了一下待會的進行會是怎樣的流程後就開始閒聊、等待時間到來。
差不多十點多,人數累積到一個數量後就正式開始。由於是草地的關係,熱身、乃至於一些會往地上動作的受身或摔都直接捨棄掉,整體來說都以養神館最基礎的動作為核心去展開,也就是上一次講習裡面的構え去做。
![]() |
活動結束的最後合照 |
交流練習的內容
●第一個
Kamae(構え/姿勢)
※透過自己的姿勢了解穩定與弱點
●第二個
Tai no Henko 2 (体の変更2)
※身體轉成95度以上
Hiji Ate Kokyu Nage (肘当て呼吸投げ)
※肘部逆關節
●第三個
Tai no Henko 1 (体の変更1)
※躲避著攻擊往前進去
Shomen Irimi Nage (正面入身投げ)
※有點像職業摔角的金勾臂
●第四個
抓住/被抓住的練習(沒有名稱)
※了解解脫對方的力量與破勢
●第五個
Yokomen Uchi Shiho Nage(横面打ち四方投げ)
※合氣道的打擊的概念與練四方摔
個人心得
如何維持自己有力的姿勢(也就是它們的構え),並且透過這個姿勢去摔人是他們練習的重點。
這個姿勢也包含了身體的重心,與身體結構的維持,講起來跟所有武道、武術都是一樣的,只是之後的想法與做法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同之處
譬如說第四個被抓住時候的反抗,在空手道裡面的型很多也都是在教如何在被抓住的情況下反制,以我們第三個開手型「砕破」而言,是比較傾向於透過自己身體的移動以及拳頭的擺動來製造出空間,讓前腕可以輕易掙脫,也有其他型是透過好出力的方式去轉動前腕來達到目的,總歸一句,就是弄出空間,然後施較為少的力去掙脫。
而養神館的做法則是感應對方的施力點,然後放鬆被控制的前手腕,取而代之的是以手肘去驅動前臂的動作,這樣會讓抓的人無從施力去控制要抓住的手,進而達成掙脫或反制。
就這方面來看,兩者真的很不一樣。
幾乎一樣的
但也有幾乎完全一樣的動作,譬如:「撃砕」在上段位時要求的追い突き的腳步移動方式。
接近但用又不一樣的
也有接近的動作,但用在完全不一樣的地方上,譬如:第三個正面入身投げ與「三戦」的押さえ受け。
總結
有些概念跟原則則是完全一樣的,譬如:一拍完成動作、近身摔人的距離,以及手不離開對方身體的原則等,只是這應該是所有武道、武術的原則就是,相信大部分都是如此。
總得來說這次的交流很棒,或許是這次拿出來交流的技法關係吧?這次交流能在既有的體系裏面去找出相似的東西,刺激去嘗試各種可能性(譬如我們押さえ受け與虎口的使用),對我等空手道的修為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
只是沒想到表定十二點結束的活動,到最後又花了有兩個小時與眾人交流互相的技巧跟想法,一直到兩點半才去吃中餐,還記得的話題包含:
- 松濤館空手道有的山突き,在養神館是以什麼樣的形式登場。
- 養神館對於拳頭打擊是如何去施展關節技。
- 剛柔流的「三戦」練習用意與三戦呼吸法實際的用途。
- 不是比賽而是用於護身的踢法會以什麼樣形式的展現。
- 打擊特性的比較,拳頭與非拳頭類、裸拳與拳套。
- 如何選擇道館。
- 自身的武術經驗談...等。
下次就是由我們來回饋給養神館的人了!
---
20250831(日)重新編排文章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